联系我们
关于本真教育
本真教育
本真教育是教育者秉持尊重受教育者个性的原则,运用自然和谐、因势利导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营造自然生动、和谐共荣的校园教育生态,激活学生的内驱力,使学生以自觉的主体姿态参与各种教育活动,从而实现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充分和谐发展基础上的主动的个性化发展的教育。
词语解释
1、《现代汉语词典》:【本真】(1)原来的面目;本相;本性;(2)符合本色而真实。
2、百度《查字典》: 本真
[汉语拼音]běnzhēn
[解释](1) [the real look]:本源;真相;本来面貌。如掩盖本真。(2) [single and sincere] 〈方〉:纯洁真诚。如为人本真。
详细解释
(1)犹正道,准则。 汉 扬雄 《<法言>序》:“事有本真,陈施於意,动不克咸,本诸身。譔《修身》。”
(2)真实情况;本来面目。 宋 程大昌 《考古编·诗论十四》:“古民陈诗以观民风,审乐以知时政。诗若乐,语言声音耳,而可用以察休戚得失者,事情之本真在焉。”
(3)犹天性,本性。 明 宋濂 《报恩说》:“爱如魑魅,幻化不一,能迷惑一切修善之士,颠倒错繆,丧其本真。” 清 曾国藩 《陈仲鸾同年之父母七十寿序》:“天之生圣人也,大抵以刚直葆其本真。其回枉柔靡者,常滑其自然之性,而无以全其纯固之天。”
(4)质朴。 周立波 《曾五喜》:“他为人本真、稳重,性情和睦,在生产上总是亲自带头干,并且吃得苦。”
理论依据
1、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论述
“本”,元气,乾坤,宇宙万物的根,属先天性的;“真”,真气,五行,金木水火土,宇宙万物生长、发展的元素,属后天性的;“本”与“真”相互作用,形成宇宙万物的兴衰。——易经,道家
“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 ——《中庸》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2、中外学者的论述
陶行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人的本真和非本真存在)
Ch﹒泰勒:《本真伦理学》
亚伯拉罕﹒马斯洛:《人类激励理论》(基本需求层次理论)
霍华德﹒加德纳:《艺术和人的发展》、《艺术、智能与大脑:对创造力的认识途径》(多元智能理论)
3、马克思关于人的学说
核心理念
理解,尊重,解放,发展。
要素
向善,好奇,自由,需求。
概念和术语
天性(本性),本能,个性,异化。
主体,多元,多样性,社会化。
自省,主动,自然,和谐。
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教育观
本真学校:尊重学生,着力培育有利于“保护天性、孕育梦想、健全人格、发展个性”的学校文化,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主体意识和人文情怀的现代人。
本真教师:追求自我的完善,民主、平等,悄然释放的人格和学养的力量如太阳能给万物温暖,呵护学生天性的多样性,让所有生命的花朵多姿多彩地开放。
本真学生:在成长中认识自我,在学习中完善自我,在发展中保持自我,崇真向善,心灵自由,努力成为人格独立、意志坚定,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阳光学子。
本真德育: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尊重天性,培养德性,以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和自然无形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的道德自觉、良好习惯和优雅气质。
本真教学: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实施思维型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在知识的自主建构过程中扩展并优化知识结构,深化情感体验,丰富人文情怀,滋长理性精神,培养能力,特别是学习的能力。
中山市华辰实验中学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4-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港口镇美景东路1号 邮编:528447 电话:0760-88418339(办公室)
粤ICP备15004521号-1 公安备案号:44200002442355 教育网站设立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