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师道

作者: admin
发布于: 2016-09-12 00:00
分类: 校长推荐

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习近平

“师道是在越来越趋于多元的时代,支撑这个社会向上发展的主流价值和蓬勃力量,师道存在于每一位有自觉职业追求的普通教师中。”

如果每个人的一生是一部电影的话,那么其中的重要角色会是你的老师,这个角色某种程度决定了你人生的品相和厚度。人生得遇良师、遇良友、遇良机,实乃幸事。什么是好老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家长会有不同的回答,即使是老师自己,对这份职业的内涵也有各自的诠释。师道,首先是为师之道。每年欢庆教师节,是我们表达对教师个体的尊重,亦是在不断求索对师道的理解和社会认同。

从孔子的“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到韩愈的“传道授业解惑”,再到当下的“四有”好老师、做四个“引路人”,对师道的理解在发生历史变迁,不管怎么变,有个铁律:盛世重师,乱世耻学。师道是在越来越趋于多元的时代,支撑这个社会向上发展的主流价值和蓬勃力量,师道存在于每一位有自觉职业追求的普通教师中。

10 位教书育人楷模是万千老师的缩影,他们用自己的人生来诠释“师道”两字,他们付出几十年的青春,朴素地解读一个“四有”好老师原本的样子:

他们告诉我们,好老师的理想信念如此接地气,没那么遥不可及,就是心里装得下自己,也装得下别人。搞农学研究的李天来院士,一心想解决北方冬季“吃菜难”问题。看到老百姓的餐桌上总是老三样:萝卜、白菜、土豆,这让学蔬菜专业的李天来感觉像是自己做错了事儿。从事特殊教育的刘文婷,常常有人对她说:“你真了不起,能教好这样一群孩子。”刘文婷摇头微笑:“我是无法拒绝这些无辜的生命啊!”支月英, 36 年扎根山旮旯儿,时常为学生垫付学费,垫着垫着,自己买菜的钱都不够了。家人不理解,她说:“日子会好起来的!”这些朴素的话语就是信念,就是理想。梦想要以梦想去点燃,理想要用理想去唤醒。一个抱有理想信念的教师,才有可能在孩子、青年的心中播下梦想的种子。

他们告诉我们,好老师的道德情操如此可亲而有凝聚力,“德不孤,必有邻”。他们像一个磁场,滋润着学生,也带动了一群人。何黎,在皮肤科领域享有国际盛誉的专家,仍在从事皮肤性病学基础人才的培养,不厌其烦地教导团队成员和学生,用临床知识帮病人解除病痛的时候,千万不要忽视用情对待病人,“德行兼备才能不辱使命”;游向红用她的人格魅力影响着身边的人,在幼儿园带起了一支弘扬“仁爱之德”“敬业之德”“无私之德”“淡泊之德”的师资队伍。一个有道德情操的好老师,应该像这些教师一样,去除浮躁之气、远离功利之风,执着于教书育人,把心放在学生身上,把根扎在三尺讲台。

他们告诉我们,好老师的扎实学识来之不易,不满足于装满自己的“一桶水”,而要使自己时时有“活水”,与时俱进,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积极回应新的挑战。禹诚,已经成为湖北省数控职教的一张名片,业内“女掌门”是靠 10 多年的磨砺而炼成的。当年闯进数控这个陌生领域,她茶饭不思,到了痴迷上瘾的地步。广西数学老师徐华,能从常态工作中寻求突破,形成了自己独到的教学模式。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觉得厌烦?”他的回答是:“因为我每天面对的‘太阳’是新的!”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在信息时代下做好老师,更要加足马力,不断探索新问题,提升自身的学识魅力。

他们告诉我们,好老师的仁爱之心如此深沉,一场场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处处发生,爱,是教师最厚重的职业底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林冬妹,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特意进行大量走访调查,她的学生、一位企业家说:“没有林老师的大爱,就没有我的今天。”四川广元教师文天立,在地震时用血肉之躯保护学生,地震后接过死难同事的教鞭,完成他们曾经的梦想。青海教师王宏,身残志坚,扎根高原藏区,以心换心,以爱育爱,唤醒孩子的心灵,大胆变革传统教学,用 28 年的时间,诠释了一句话:教师最大的教育资源是自己的生命样本。

10 位教书育人楷模,他们用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生轨迹演绎师者的真义,在定义新时代好老师的标准,我们在今天这样的一个节日里,祝福他们,也希望这 10 位老师带起一种风尚:成为一流教师,怀仁爱之心、爱生如子,倾心育人;立敬业之志,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兴笃学之风,提高教书育人的本领;有为师之范,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做良好社会风尚的积极推动者。

师道有两层含义,为师之道是师道,社会对教师职业社会价值的认可度亦是师道。有人说,师道就是世道,就是人心。社会怎么看待老师,怎么对待老师,就是世道和人心。 1981 年,正是有感于“文革”后师道被践踏,“尊师重教远没有形成一种社会风气”,叶圣陶等老一辈教育家才提出要恢复教师节。 30 多年后,师道尊严回到应该有的位置,但是足够吗?回答这个问题并不轻松。看看 10 位楷模老师,总觉得老师们太苦了,有牺牲自己的身体健康的,有放弃父亲、子女该承担的责任的,也有自己贴补工资救济学生的。你再观察下身边的老师,他们承担着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不少人产生职业倦怠。其中,有教师收入待遇尚需提高的问题,更有社会对教师职业的理解和给予的宽容度问题。试问,现在老师批评学生,有几个不端着小心?老师想教改,很多时候是家长在施加阻力。师道即世道,不要觉得师道与普通的人无关,社会的每个人都在构建着师道,进而影响着为师之道,什么时候我们的老师在这份职业里是丰盈的,是自在的,是幸福的,是有意义的,并在其中同样塑造丰盈的灵魂、有自由人格的人,这才是回归师道。

所以,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我们呼吁让师者回到师者,回归师道。三尺讲台系国运,大里说,师道复兴,才有民族之复兴;小里说,师道复兴,才有可能让我们的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回归师道,用尊重换来尊重,用丰盈唤起丰盈,用理想点燃理想。我们期待着。(本报记者 赵秀红)

《中国教育报》 2016 9 10 日第 4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