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透露孩子真心话

作者: admin
发布于: 2014-12-27 00:00
分类: 校长推荐

调查组历时 3 个月,走访北京、上海、广州等地 20 多所中小学校, 8347 名中小学生参与问卷调查, 283 个孩子接受面对面采访。面对不同环境,孩子们都渴望被当成一个具有极大生命力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个装东西的瓶子。

近日,中国少年儿童出版总社《知心姐姐》杂志 知心调查 组发布调查数据,从孩子们的真心话中梳理出他们对于教育的期待。

渴望成为集体中有用的人

在学校里,最让你自豪的事情是什么?

46.19% 的孩子表示,最让他们感到自豪的是可以帮助身边的人解决问题,有一群好朋友。只有 21.07% 的孩子认为,考试取得好成绩或在竞赛中取胜是最值得自豪的事。

在学校里,你最希望得到怎样的评价?

25.52% 的孩子希望被评价为 人品好,值得信任 22.54% 的孩子希望获得 积极热情,热心为大家服务,有公益精神 的评价。相比之下,只有 11.21% 的孩子希望成为 学习能力强,让人仰望的学霸

很久以来,学习成绩一直被当作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 硬指标 当学生的,首先就得学习好。 这是很多成年人常有的看法。但在孩子们眼中,最让他们感到自豪和满足的并不是成绩,而是能否在集体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通过为集体服务,帮助自己的同学,孩子们能够在伙伴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感觉到 我是一个有用的人。 这种价值感才是孩子们真正的快乐源泉,也是孩子在集体生活中最宝贵的收获。

渴望有情感的老师

孩子们的心目中到底喜欢什么样的老师?近半数孩子表示:自己最喜欢幽默快乐,亲切平和,善解人意,脸上总是带着微笑,关注每个学生,能够和学生们像朋友一样交流的老师。只有 1.01% 的孩子喜欢态度认真、不苟言笑、非常看重成绩和排名的老师。

在问到 假如你是老师会怎样 的时候, 34.46% 的孩子表示,自己会像朋友一样对待学生,听他们说心里话; 25.7% 的孩子希望成为讲课生动有趣的老师,让自己的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 17.96% 的孩子想做不偏心的老师,尊重每一个人,民主地管理班级。

少年儿童正处在情感认知的成长阶段,对他们来说,讲情感比讲道理更有用。老师不能把孩子当成瓶子,想装什么就装什么,而要把孩子当成有生命的种子,用情感去培育,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心育人,才能培育出有情感、有创造力的人。

渴望启发思考互动式课堂

怎样才能让孩子爱上学习?怎样才能让孩子喜欢写作业?这两个问题经常出现在父母写给知心姐姐的来信里,而且也是很多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努力的工作目标。

你最喜欢什么样的课堂? 79.22% 的孩子表示:他们喜欢能够启发自己思考的互动式课堂,可以分成小组讨论、实践,有分享和提问的机会。 7.66% 的孩子最喜欢 老师侃侃而谈,从头讲到尾 10.08% 的孩子最爱课堂上的 各种多媒体手段

调查结果反映了孩子们的真实心声,他们渴望成为课堂的主人。孩子对世界有着天然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可很多孩子却不能真心爱上学习这件事,因为孩子们缺少的并不是求知的热情,而是发挥主动性的机会。长久以来,大多数课堂时间都由老师主导,孩子们成了课堂上的 旁观者 ,这是造成孩子们学习被动的重要原因之一。

渴望获得父母的肯定、尊重与帮助

成长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充满困惑和压力的过程。当孩子遇到成长的困难时,父母的态度和做法,对他们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孩子们最担心的事情依次为:成绩差,班级排名下降( 20.16% );表现不佳,被老师请家长( 18.14% );对学习失去兴趣,找不到努力方向( 17.74% );和同学关系不好,受排斥( 17.57% )。

在本次调查中, 42.65% 的孩子表示遇到困难时,希望父母 冷静地和我一起解决,不因此限制其他活动 23.49% 的孩子表示 虽然我达不到预期目标,但也请对我的付出和进步给予肯定 。可见,虽然孩子们在成年人眼中有着很多幼稚的不足,但他们并不希望被当成 什么也做不好的小孩 ,所以,越是做得不好、处于低谷的时刻,他们越需要来自父母的尊重。

当问到 如果你是父母会怎样做 的时候, 44.39% 的孩子表示,会 尊重孩子,倾听孩子的想法,凡事会与孩子商量 ;只有 9.15% 的孩子选择做个 顺其自然,不给孩子施加压力 的父母。很多孩子接受采访时说: 如果我是家长,肯定不对孩子说 你看别人 可见,孩子们并不是抵触父母的管教,只是不希望自己像 奴隶 一样,被动地接受别人的管理。他们更希望父母能像一个有经验、有智慧的朋友,和他们并肩战胜困难,同时尊重他们的独立性。

渴望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在今天,教育不仅限于课堂,课堂之外的时间里,孩子们可能更加忙碌,补习班、听讲座、逛博物馆、网络课堂 …… 各种形式的课外教育,扩展了孩子们的知识面,同时也给孩子们带来更多压力。

但调查发现,很多孩子并不抵触课外时间去学习额外的知识和技能。 24.8% 的孩子希望 与父母和朋友到处旅行,开拓眼界 20.46% 的孩子希望 多看自己喜欢的书和资料,拓展知识面 18.32% 的孩子想要 参加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

在各种多媒体手段丰富的时代里,孩子们仍然更希望通过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方式去进行自己的课外学习。孩子们对社会实践的热情,反映出他们对 学以致用 的渴望,这与 现在孩子喜欢沉溺于虚拟世界 的看法形成了鲜明对比。

成年人应该反思,是否为孩子们提供了足够的思考与实践的机会?对于今天的孩子来说,各种 被安排的学习 已经足够丰富,或许,他们更需要一些留白,去自由地思考和探索这个世界,去积累一些满足自己个性化需求的知识。这些经历和知识,会让孩子们走下 流水线 ,成为真正的自己。

渴望实现自己的梦想

孩子们希望通过教育,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或者过上怎样的生活?

在调查中, 48.71% 的孩子表示希望将来可以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实现自己的梦想 。相比之下, 15.41% 的孩子希望 有一份受人尊重而有前途的工作 6.19% 的孩子希望 过上有钱而富足的生活

时常听到某些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说 要好好学习,将来才能有前途 ,或者 你不努力,以后没有好工作,别人都会瞧不起你 。殊不知,富足、有前途、受人尊重这些成年人眼中的成功标准,并不是孩子们真正在意的教育结果。比起别人眼中的成功,他们更希望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也许,很多孩子在长大成人之后,会选择一条与儿时梦想截然不同的生活之路,但梦想始终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引路者。为梦想而付出的汗水泪水、经历的磨难考验、学习到的知识经验,会让孩子们拥有一个充实的童年。(知心姐姐教育服务中心)

《中国教育报》 2014 12 25 日第 8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