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贾艳卓
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徐江的新作《一位大学教授的高考 “ 下水文 ” 》(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为我们中学语文教师和学生如何写好高考作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大学教授写高考 “ 下水文 ” 的书,这在全国恐怕是独一份。是什么情感、心思促使他涉足这里?
对抗高考伪劣 “ 满分作文 ”
高考作文指导园地里是比较荒芜的,可谓是 “ 杂草园 ” ,缺少真正可供我们借鉴的好 “ 花 ” 。市面公开发行的《满分作文快递》《真卷作文》有相当多的文章是粗制滥造的,并不能给中学老师和学生多少有用的东西。正是出于对 “ 杂草 ” 的愤怒,南开大学文学院徐江老师以七旬 “ 高龄考生 ” 的身份写下《一位大学教授的高考 “ 下水文 ” 》。正如徐江老师在书中前言自述 “ 就是与此风对抗而作 ” 。教育兴衰,匹夫有责。在这里我感受到一位老教师对当下语文教育的忧虑,他在做 “ 匹夫 ” 撼 “ 大树 ” 的事情啊。
唐山有俗语说 “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 ” 徐江老师既然放言对抗高考伪劣 “ 满分作文 ” ,当然就得写出真正的好作文。《一位大学教授的高考 “ 下水文 ” 》,堪称是中学老师教学生写高考作文以及学生学习写高考作文的学步车。
“ 学步车 ” 的概念出自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一书。康德说,知识可以被教导,但能力只能被锻炼。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不作为。教者要为学习者按其所教亲自 “ 下水 ” 写作,制造出 “ 学步车例文 ” 。在老师讲是 “ 下水文 ” ,在学生讲是 “ 学步车 ” 。顾名思义,老师要为学生打造写高考作文的 “ 学步车 ” 。
读徐江老师《一位大学教授的高考 “ 下水文 ” 》,可学什么 “ 步 ” 呢?
可学 “ 逻辑思维应试步 ”
以 2014 年湖北省高考作文试题为例分析。其题大意是说有某些人作登山游,凡信山腰有美景者,皆登至山腰见到了参天古木、山幽林静之美;而不信者留在山脚。在山腰,凡信山顶有美景者,会当凌绝顶,看云海茫茫,一览众山小;而不信者流连山腰。
面对这类试题,徐江老师教你先按照一定的方法,从试题中归纳一个具有一般性的道理 ―― 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个人有所前进,大都缘于美好期盼的激励;没有它,往往止步于当下。
之后,他又示范如何以上述归纳的一般道理为纲,写出内含这一道理的精美散文 ―― 《山上有一片红叶》。文中叙述一群学生爬山,有几个胖子在半山想打退堂鼓,恰在这时腿快的同学已从山上下来,并对他们说 “ 山上有一片红叶 ” 。结果,为看红叶,几个胖子居然爬上山顶。在山顶,大失所望,只有几株小树长出些褐红的嫩叶。当他们向骗人者问罪时,人家说: “ 我们说的是一片儿红叶,没说一片红叶。 ” 还有调皮者说: “ 要不是一片红叶的诱惑,你们上得去吗? ” 是啊!人生的旅途需要有 “ 一片红叶 ” 的期盼,没有它,就没有动力,就会止步于当下。
写作文要有哲学视角
再以 2014 年全国卷 “ 给动物喂食 ” 材料作文试题为例分析。这道试题是 ――“ 不少人因喜欢动物而给它们喂食,某自然保护区的公路边却有如下警示: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它们丧失觅食能力。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 ”
面对这样的试题,徐江老师认为,我们是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的统一论者。他写出了《用 “ 惩罚 ” 制止 “ 爱 ” 的行为引发的思考》示范文,他说: “ 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须统一,不但要有善的愿望,而且还要看其行为有善的结果,这时才能评判他的行为是好的。所以,我们不仅要有善良的意愿,还要有足够的智慧,把好事做好。 ”
从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统一的角度写此题的应试文显然就能大大超越他人。
康德说: “ 实例是判断力的学步车,缺乏判断力的自然才能的人绝不能缺少它们。 ”( 《纯粹理性批判》 )
实话实说,我们中学老师和学生大部分人在写作方面缺乏自然的判断力,徐江老师的 “ 下水文 ” 具有宝贵的教育价值,我们 “ 绝不能缺少它 ” 。
(作者单位:河北省丰润车轴山中学)
中山市华辰实验中学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4-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港口镇美景东路1号 邮编:528447 电话:0760-88418339(办公室)
粤ICP备15004521号-1 公安备案号:44200002442355 教育网站设立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