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为人生”的美育

作者: admin
发布于: 2015-05-16 00:00
分类: 校长推荐

导语: 美育必须回归人生本位,以审美的精神去建构人生、发展人生,实现 以美成人 的目标;美如果不能影响到人心,作用于人生的改良,便毫无美育的价值。

为什么而美育,是美育理论和美育实践必须面对和回答的一个基本问题。我们所倡导的美育应该是 为人生 的美育,通过改良人的精神和心灵进而来实现改良人生的目的。美育是以美来化育人生,其立足在 ,路径在 ,目标在 人生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 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这里的 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正是 通过 发挥其建构人生的作用的结果。美如果不能影响到人心,作用于人生的改良,便毫无美育的价值。

因此,美育必须回归人生本位,以审美的精神去建构人生、发展人生,实现 以美成人 的目标。人生美育应确立起以下三个基本观念。

主导人生的 立心 观念

仁义礼智根于心 (孟子语)。美育工作实际上就是 立心 的工作,即在人的内心深处确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通过 立心 来主导人生、改良人生、发展人生、完善人生。 立心 是人生美育的根基,也是人生建构的内核。

毛泽东曾倡导人们要学习白求恩 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人生美育的 立心 要实现的就要使人们拥有一个高尚、道德、脱离低级趣味、有益于人民的人生。情感和精神在根本上总是依附于冰冷的物质世界,审美可以帮助人生减弱这种依附关系,形成一种相对独立的升华境界或超越境界。而 立心 或审美对于人生的主导,总是在这 一升 华和超越的过程中产生的。审美是一种从私欲中挣扎、挣脱的进程。审美的挣脱就是人心朝向美的洗礼、净化。人的美感获得的关键就在于这个超拔和升华的净化过程,而美感一经获得就会成为引领人生和驱动人生的精神动能,这就是美育, 立心 的关键也在于此。

经由审美主导的人生,就会达到一种 忘我之境 ,即 升华之境 ,它所忘掉、所升华的就是世俗之我、私欲之我、日常之我、物理之我,是 沉重的肉身 ,而获得的则是脱俗之我、纯粹之我、自觉之我、精神之我,是一种审美之我。所谓的 立心 ,就是要确立起这样的审美之我,并以审美之我来反观人生、主导人生。譬如,以审美之我对待自然,就不会有砍伐之虞;以审美之我对待社会,就不会道义旁落;以审美之我对待他人,就不会道德沦丧;以审美之我对待自我,就不会心为物役。这就是审美之我对于人生的意义,它是 立心 的目的所在,也是美育的价值所系。

当前,面对扑面而来的人生选择自主化、多样化浪潮,可谓 乱花渐欲迷人眼 ,这时,审美教育不应被那些只是 看起来很美 的东西所诱导,而应始终坚持 走心 的定力,并以之主导我们的人生走向。

节制人生的 立德 观念

真善美在人生追求中的贯通和有机统一,是人生美育的精神实质之所在。美,不是放纵的产物,而是节制的产物,美育亦然。 美育即情育 ,就是指其可以节制和化育人们的情感和基于情感的诸种欲望,使之合于真善美的要求,符合理性和道德规范。

蔡元培先生在《以美育代宗教说》一文中指出, 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 梁实秋在《文学的纪律》中也说, 伟大的文学者所该致力的是怎样把情感放在理性的缰绳之下 。真正伟大的艺术是节制的,而非泛滥的。在这一点上,艺术的本质是与人生美育的本质相一致的。因此,美育必须确立起节制人生的 立德 观念,即让善与理性成为审美的根本前提和基本品质。

从节制人生的 立德 观念来看,美育应是聚焦人生整体发展的综合性教育,即美育虽偏重于 以美育人 ,但却是真善美并举的有机教育、整体性教育。这是由其以人生为本位的精神实质所规定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 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 我们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真善美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健康向上、永远充满希望 。这里的 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 就是要我们节制人生以 立德 ,这就是审美对于人生的真义和价值所在。这样的美育才能真正回归人生,真正抵达 成人 的境界。

美育不能为了强调其独特性,把思想性剥离出来交给智育,把道德感剥离出来交给德育,如果把这二者都剥离了,美育还剩下什么呢?诚然,美育是情感的教育,强调精神和心灵的教养,但如果没有思想性和道德感,情感就会失去方向、步入迷途,那怎么来落实情感的教育呢?

创造人生的 立行 观念

审美不应只是一种感动,也不应只是一种欣赏与体验,它更应是一种创造,是要创造出一种别样的人生来。人生美育连结起来的是审美与人生, 立行 则是实现这一连结的重要而关键的环节。

人生美育的特点,既在于从现世人生升华出审美胸襟或审美境界,更在于以审美胸襟或审美境界纯洁化、高尚化了的人生态度去观照人生、关怀人生,去改良人生、创造人生。人生美育对于人生不应只是阐释性的、说明性的,更应是渗透性的、建构性的。人生美育的关键词就在于 参与 建构 ,即以审美的态度、观念、情怀去 参与 建构 人生。也正是在 参与 建构 的意义上,创造人生的 立行 观念才成为人生美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青年马克思曾经说过, 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 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 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 。这些话是有着美学与美育的深刻道理的,它告诉我们,美创造美的人生,同样,人生也创造人生的美。美育就是要创造具有审美意义的人生,并为此而 立心 立德 立行 ,最终达致 成人 ,这才是其真谛之所在。

美育不能只停留在审美境界,而要从审美境界向现世人生回归,发挥其影响、主导和引领现世人生的功能;与其相关联的美学也不能陷于纯然的抽象思辨,将自身视为一些概念或范畴之间意义往复循环的游戏,甚至把审美也当成概念演绎的产物。对于艺术教育来说,如果想发挥其美育功能,就不能只注重技艺知识的方面,而应在这个基础上挖掘指向人生的思想情感内容。 为人生 的倾向或指向明确了,就可以做到把理念、技艺、知识重新人生化,让审美具有人间性,让美育恢复其化育人生、创新人生、完善人生的现实功能。

在我们这个时代,构建人生美育,可以改变人们把美育只当作 奢侈品 而非 必需品 的误解,也是美育重塑责任、再建庄重的必由路径。

(作者:教育部社科中心研究员)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