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改变学生,先要改变自己

作者: admin
发布于: 2014-02-26 00:00
分类: 校长推荐

一个基本上由各班的学困生重新组合而成的高二班级, 一年后居然在全校升旗仪式上发出“ 100 %进本科” 的宣言。神奇的是, 一年之后,这个宣言竟然成为现实! 创造这个“奇迹” 的班主任是一位年轻的语文教师, 名叫梅洪建。

换任何一个人来带这个班, 能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有所进步, 已经不易了。而设定“ 100 %进本科” 的目标, 对普通教师来说,基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们不想借此推出升学率方面的话题, 而是想说, 一位班主任(当然不可能是他一人之力)能够纵横捭阖整合各种力量, 尤其是激发、发现、引导、促进学生自身的力量, 使他们在人生的重要时期, 学会了自立、自强, 刻苦、奋斗; 学会了在学习过程中历练成长。这才是最重要的教育!

作为班主任,梅洪建老师究竟有什么魔法?他的举措背后有怎样的教育理念? 这对教师来说也是最有价值的。

我认识梅洪建老师有很长时间了, 但一直没有机会深谈。在我的印象中, 他是一位有才气、在语文教学方面很有研究的老师。有一年,我去江阴华士参加一个会议, 梅洪建夫妇从几十公里外的市区赶来学习, 会后我驱车把他们送回住处。一路上, 我们聊了很多。梅老师谦逊、好学, 举止温文尔雅, 却也十分健谈。

一晃几年过去了, 使我惊讶的是, 梅老师开始在班主任工作方面开展深入的实践和研究, 一举成为全国新生代班主任中的佼佼者。他的班级管理理念朴实而深刻,受到越来越多青年班主任的认同和追捧。

这本书是他在创造“ 100 %进本科”“奇迹” 之后对自己带班理念的一个总结。梅老师首先帮我们厘清了一个概念, 即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大,甚至可以说“微不足道”。对于这一点,我深表赞同。

在我们自己成长过程中所碰到的教师, 有多少是对我们产生过深刻影响的? 只怕屈指可数。

然而, 不重要不代表可以不作为, 没有很大的作用不代表什么都不能做。恰恰相反, 只有在深刻认识到自己在许多方面无法有作为之后,才能清楚地明白哪些事情自己可以有作为,哪些工作值得自己投入智慧与情感。否则, 累死累活之后, 也只能徒增悲哀。

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服务, 这是班主任的角色定位。一切脱离了这个目标的班主任工作都将走入死胡同。每一位班主任都是凡人,都会面临很多现实的无奈。然而, 只要采用正确的方法, 每一位班主任都能帮助学生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使他们发现自己的潜能, 实现自己的价值。这种角色定位,梅老师称之为班主任的“本位”。

这样一种本位观明白地告诉我们,学生的成长有其规律, 班主任必须顺应这样的规律才能有为。经常提醒自己站在一种客观、理性的角度来看待工作,思考怎样的做法对学生有利,是班主任必须养成的一种思维习惯。

梅老师曾经和一名学生发生过冲突, 任性而叛逆的学生有许多过激的言行, 在深深伤害老师的同时,自己的学习状态也急速下滑。梅老师经过痛苦而理性的思考, 决定邀请该生及其父母吃饭, 在饭桌上真诚地向学生道歉。这一举动使该生及其父母大为感动, 学生也用面貌一新的改变给予了回应。要改变学生,先要改变自己。也只有先改变自己, 然后才能影响学生。

明确了班主任的本位之后, 梅老师提出了突围的方向, 也就是他提出的“培育―发展” 的理念。所谓“培育”,就是为孩子的发展搭建尽可能广阔的、动起来的、可持续发展的平台;而“发展”,则是指孩子在班主任搭建的平台上充分地舒展灵魂、习得知识和发展能力,使每个孩子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班级是一个大平台, 班主任可以做并且只能做的就是搭建、运营这个平台。这是学生成长发展的舞台,舞台越宽广, 学生的发展就越有多种可能。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