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育法”是教育教学的“根本大法”

作者: admin
发布于: 2013-03-26 00:00
分类: 校长推荐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 根本大法 ,因为我国一切法律法规都要依据宪法制定,违背宪法的各种法律法规都是错误的和无效的。因而,宪法具有历史性与现实性、概括性与原则性、适应性与广泛性、纲领性与权威性。 启发式教育法 也是全世界教育教学方法的 根本大法 ,是教育教学方法的 ,各种各样的教育教学法都是从这个 上生长出来的枝叶和花果。因为, 启发式教育法 也具有深远的历史性、广泛的适应性、权威的原则性。

启发式教育法 是中外传统的教学法:具有深远的历史性

根本大法 不可能是 奇兵天降 或者一蹴而就的,一定是源远流长的,经过了长期检验从而证明了它的正确性的,因而 根本大法 往往具备了深远的历史意义。 启发式教育法 发诸古代,历经数千年,沿用至今,常用不衰;中外教育的历史事实证明了它深远的历史性。

启发式教育法 自古而然,中外一律。 启发式教育法 是中国人对世界教育的一大贡献。 启发 一词最早出自我国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早在《论语 述而》中就有这样的记述: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说的是 启发 的条件和时机,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则说的是 启发 的要求和标准。战国晚期的《礼记 学记》中也有 善喻 的阐述: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其中 弗牵 ”“ 弗抑 说的是不要 绑架 学生,不要 压抑 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索、实践、创造;而 开而弗达 则更加明确指出,启发、开导而不要把结论和盘托出,而应该启发他自己寻找。中国古代教育家对 启发 智慧的提出、深刻的理解和准确的诠释是全世界教育家难以企及的。自此以后,历朝历代大多尊崇孔子为圣人,继承和发扬 启发式教育法

在西方,首先倡导启发式教育的是苏格拉底。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积极倡导 启发式谈话 ,他认为,教师的功能在于帮助学生,导引学生寻找、体会、理解、掌握、建构知识。教师的任务,并不是臆造和传播知识,而是做一个新生思想的 产婆 。真理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在自己身上发现真理。教师就应采用对话和提问的方法,帮助学生发现存在于自我内心世界的真理,并将其引导出来。他称这种方法为 精神助产术 。后来,他的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被他的学生柏拉图继承和发扬,柏拉图积极倡导 归纳法 ,倡导启发、诱导,指引学生自我发现知识,自我发现真理。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则明确主张,教师不应直接把 思想成衣 交给学生,而要使学生学会 思想服装 的裁剪,使学生在归纳推理中获得能力的发展。

启发式教育法 是普遍使用的教学法: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某一种教学法常常具有相当的局限性。而 启发式教育法 却上下几千年,经久而不衰;纵横数万里,放之四海而皆准。所以, 启发式教育法 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从时空来说,从中国到外国,无不使用 启发式教育法 。因此, 启发式教育法 具有适应古今、适用中外的特性。从这个角度上说, 启发式教育法 具有广泛的时空适应性。

从学科来说, 启发式教学法 适用全学科。语文学科的 温故而知新 的教学原则、 情境教育 的教学设计等都是 启发式教育法 的运用和延伸。数学学科 数学思维 的培养与训练依靠的是逻辑,而逻辑是 启发式教育法 的实施路径,正是这样严密的逻辑性引领、启发着学生走进数学的殿堂。其余,理化生政史地,没有哪一个学科不需要 启发式教育法 。就连音体美这样的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没有 启发式教育法 的支持,也不会有很好的效果。从这个角度说, 启发式教育法 也具有广泛的学科适应性。

从施事和受事上说, 启发式教育法 也是全员适应的。学生,不管学习基础强弱、学科成绩好坏、性别不同、个性差异等,都适应和需要 启发式教育法 的启发教育。教师,无论男女老师、新老教师、先进与否、成名与否,都可以使用甚至离不开 启发式教育法

启发式教育法 是国家倡导的教学法:具有权威的原则性

根本大法 需要具有权威性,其余的 无法比拟,不能挑战;需要具有原则性,是其他 行事的准则,不能违背。而 启发式教育法 就具有了这样的意义。

首先, 启发式教育法 具有权威性。新《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五条指出: 国家鼓励学校和教师采用启发式教育等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 启发式教育 在《义务教育法》里是唯一被单独提出的,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不可替代性的教育教学方法。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其他教育教学方法都只能在 列之中。这种表述方式暗示着 启发式教育法 具有重要性和权威性,无可替代,无可比拟。

其次, 启发式教育法 具有原则性。也就是说,任何教育教学方法如果违背了 启发式教育法 将会降低效益,甚至失去意义。看看一个似是而非的所谓的 启发式教学法 的例子,一位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提问: 这篇文章可以分为几段啊? 甲同学回答, 分为六段 ,语文老师摇摇头,继续问: 有没有同学有不同意见? 乙同学回答, 分四段 ,老师又摇摇头,这时大家一起回答: 分五段! 老师高兴了: 完全正确! 这样的例子,荒唐之处在于用了提问的方式却没有 问题性 ,于是没有真正的 启发式教育 ,因为违背了 启发 的原则。

当下,有许多学习方法,之所以低效甚至无效,主要原因就是违背了 启发式教育法 的启发原则。一些探究式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在浅层次上徘徊,也是由于教师给予的启发性指导不够,于是学生 盲人骑瞎马 ,不知所从,不知所终。而一些优秀的教育教学方法之所以被肯定、被追捧,主要是因为用好、用足、用巧了 启发式教育法 ,洋思中学的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让学生先学,发现问题并带着问题学习,于是教师的启发就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总之, 启发式教育法 具备了深远的历史性、广泛的适应性、权威的原则性,因而也就具备了 根本大法 的特性。所以, 启发式教育法 应该成为我们研究和规范各种教育教学方法的基础和准则。 (作者单位:南京市教学研究室)

中国教育报 2013-3-22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