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针对学生实际,从后 1/3 学生着眼,为学生学习搭建台阶,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河南省濮阳市油田 19 中开展了 ――
■ 本报记者 赵小雅
近几年,河南省濮阳市油田 19 中由一所地处城乡接合部、无人问津、陷入招生困境的学校,跃升为现在许多家长争相选择的学校。说起学校 “ 转型 ” 的秘诀,校长贾建设认为,这些年他们只是坚持做了一件事 ―― 培养学生行为和学习习惯。
从后 1/3 学生着眼的改革
1996 年,贾建设来到油田 19 中工作。此时的 19 中正面临着严峻的招生困局,在校学生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学业问题。
面对学校的实际困难,贾建设首先想到了以教学改革作为学校脱困的突破口。教学工作没起色,学校就不可能发展。于是,他立即组织教师对学校的教学工作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具体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课堂存在 “ 四多四少 ” 现象:
教师讲得多,学生动得少。由于教师只注重讲,总有一部分学生听不清楚、学不明白。今天的课学不明白,明天的课就更费劲;一堂课学不明白,就导致了堂堂学不明白。而究其原因,在于教师对 “ 如何教 ” 不明白,学生对 “ 如何学 ” 更不明白。
作业布置多,消化吸收少。学生的作业很多,做不完、交不上,甚至抄袭作业的情况大有人在。作业因为不会做而做不完,就意味着所学知识没有当天消化。当知识落下一大截的时候,既要补习旧知识,又要学习新知识,自然有部分学生跟不上。其中的深层次原因在于教师在课上没有及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课外资料用得多,课本内容练得少。贾建设说,许多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不强,主要是因为学生对应该学会的学科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这与许多教师总是在课本外大做文章有很大关系。一些教师轻课本、重资料,热衷于从课外资料中收集各种题型,没完没了地让学生做题,缺乏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必要的复习和巩固,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也得不到及时解决,形成了问题积累。
关注优等生多,厚爱学困生少。在老师的表扬词典中,对学习成绩位处后 1/3 的学生惜墨如金。长期缺乏关注,已经对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习惯产生了不良影响。贾建设认为,要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学绝不能丢下后 1/3 的学生。
“ 四阶教学 ” 让问题消融于过程中
在油田 19 中,知识铺垫是每位教师备课时必做的功课。
“ 我们要把新内容所用到的旧知识,特别是后 1/3 学生掌握不好的旧知识列举出来,作好新旧知识的衔接。对一些复杂的内容要进行分解,降低难度,为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一步一个台阶,顺利掌握所学内容。 ” 七年级英语教师侯新英以 “ 形容词比较级 ” 的学习为例作了介绍。由于学生原来的知识基础相对薄弱,有许多学生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形容词,因此在上课伊始,她就铺设了让学生复习形容词的知识台阶。而知识点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 “ 比较 ” 。为此,她专门设计了一些练习,让学生明白比较是在同等事物之间的比较,这就等于为学生铺设了第二个知识台阶。之后,她还出示了几组形容词,让学生找出比较级的规律。这样,就为学生实现知识的 “ 当堂清楚 ” 提供了保障。
这只是油田 19 中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缩影。从 2000 年起,学校针对学生实际,形成了 “ 堂堂清楚、日日完结、周周检测、月月考评 ” 的教学改革办法,即 “ 四阶教学模式 ” 。
堂堂清楚,是对教师与学生而言的。教师对每一节课应该让学生学会哪些知识,用什么方法掌握知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对后 1/3 学生需要哪些知识铺垫等问题都要把握得清清楚楚。要求学生特别是后 1/3 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能够学清楚,不留疑问。为此,学校对教案进行了改革,把教师的教案改为 “ 教学案 ” ,教师备课形成教案,同时要为学生提供学案,供学生预习及上课使用。教案要求备问题预设、知识铺垫和教材解读 3 个部分,而提供给学生的学案只包括知识铺垫与教材解读两个部分。学校允许教师对教材中每一课时的知识容量及知识顺序的安排进行调整,让知识容量与顺序适应学生。教学案每一环节设计要体现以学定备、以学定教和以学定考的原则,做到先学后讲,把时间、活动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交流和练习中学习,在练习中寻找问题,在引导和交流中解决问题。
日日完结,就是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在师生的帮助下按时完成作业。现在,油田 19 中的每个班级都成立了若干个 3 - 5 人的日结小组,实行小组长负责制,采用自主日结、同学互助日结、老师帮助完成日结三种形式。
周周检测,是对学生知识学习与行为习惯的综合检测。把学生本周学习中出现的各种疑难问题、作业与练习中出现的错题及学生课堂学习中发生的问题进行再次检测。这个环节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比如让学生出几道曾经错过的类型题,让学生讲评检测题,等等。 “ 周检测对巩固所学知识非常重要,实际上就是巩固复习,查漏补缺的过程,经过这一过程,学生作业的正确率提高了,学习态度也明显好转,特别是后 1/3 学生变得自信了。 ”
月月考评,是教师专门针对周检测中学生易错的题目及本月学习的重点知识进行分析。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行为习惯也要进行考评,考评之后要召开月总结表彰会,并设立多种奖项,如学习优秀奖、学习进步奖、纪律进步奖、爱护公物奖,等等。 “ 一句温暖的问话、一句夸奖的言语、一张小小的奖状、一次短短的发言、一次授奖时的合影,都可以让学生春风得意。 ” 这个过程让教师们明白了多一把尺子就多一分成功的道理。特别是对那些平时没有机会获奖的学生,多种奖项为他们赢得了表现和奖励的机会。一位一直被认为是 “ 差生 ” 的学生得了 “ 爱护公物奖 ” ,晚上高兴得睡不着觉,他的母亲特意到学校来对老师表示感谢。由此,引发了教师评价观的改变, “ 考试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而不是为难学生 ” 。现在,考试时,老师有时会把考卷提前发给学生看,然后再考。 “ 如果学生知道考什么,他一定会提前去做,不会的就会自己主动学。其实考试就像一次大作业。 ”
“ 四阶教学模式不是全新的创造,而是对常规教学的进一步规范,或者说是重新解读与完善。通过这 4 个阶段,我们是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扭转不良学习习惯,从而防患于未然,不要等问题发生再去解决,等作业错了再去纠错,等学生犯了错误再去教育, ” 贾建设这样理解学校的改革方向。
引领式教学改革让课堂更有效益
经过 9 年的坚持,学校在学生的学习与行为习惯养成上取得了一定成效。在这场着眼于后 1/3 学生的改革中,学校由倒数变成正数,自豪地迈进了当地教育教学的前列,在家长的心目中成了名副其实的好学校,而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步伐却没有因此而停止。当前,学校又把教学改革的目光聚焦到了课堂上。
如何改变课堂 “ 重教师表演、轻学生活动,重备教材、轻备学生,重优秀学生、轻后进学生,重现成结论、轻过程方法 ” 的弊端,在 “ 四阶教学模式 ” 的基础上,学校还在探索符合学校实际的 “ 引领式教学 ” 课堂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 “ 引领 ” 二字上下功夫,强调让学生多想、多说、多动、多交流、多发现问题、多解决问题。教师要引领激发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以减少学生的盲目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改革还进一步完善了 “ 教学案 ” 。教案由原来的 3 个板块变为教学目标、问题预设、知识铺垫、教材解读、巩固练习、课堂小结、课后作业等 7 个小板块,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学案也完善为学习目标、知识铺垫、教材解读、巩固练习、课堂作业等 5 个板块。每一个板块下都体现了教师的问题引领。上课时,依托 “ 学案 ” ,对每一环节教师所设问题按照 “ 阅读-交流-展示 ”3 个步骤进行。学生先带着问题读课本,然后相互交流,互相学习碰撞,学生展示交流与合作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展示对问题的不同理解与答案,教师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引领学生探讨、解决。只有那些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教师才进行讲解。练习时小同桌之间、小组之间可以进行交流,然后同桌互批,并展示练习中存在的问题。
“ 事实上,引领式教学就是把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把教学内容设计成学生学习的方案,在教师的引领下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习目标。 ” 在贾建设看来,这不是什么 “ 高深 ” 的办法,甚至觉得在 “ 引领 ” 上还有许多文章可做。可就是这样并不 “ 高深 ” 的改革,使得学校在追求更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路上,脚踏实地,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