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中山附中初三英语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研修报道

作者: 初三英语组
发布于: 2021-12-29 00:00
分类: 校园新闻

初三英语教研组此次信息技术提升工程的校本研修主题是“聚焦未来课堂,改变教学方式”,各个组员围绕G4 基于数据分析的学情诊断、B1 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B4 支持学生创造性学习和表达、G6 智慧教育环境下在线教育开展和G8 智慧教育环境下教学模式创新等能力点展开研讨。

谋定后动,确立方向

11月1日,初三英语教研组教师齐集年级会议室,由教研组长刘嘉慧老师主持组內首次线下研修会议,研修的內容为学习《华南师范大学中山附属中学 关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研修的方案》,详细解析能力点,并确定教研组及教师选择的能力点。共同分析能力点难点、任务达成目标和途径,为本组校本研修活动确定了方向。

“微课”研讨,崭新视角

11月15日下午,初三英语教研组观看了一节有关中考考点“定语从句”的微课。全体教师就“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带给英语教学带来的辅助,对不同层次,不同基础的学生学习的帮助,以及其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等特点展开讨论和分享。并深入了解了微课制作的所需材料,所需应用软件等。

11月31日,教研组所有老师观看了由本教研组制作的微课《一般过去时》。此微课以《最后一片叶子》的故事引入,通过录制视频、讲绘本故事的方式呈现大量的一般过去时的句子。接下来通过用一般过去时谈论故事中几个主要人物的经历,来呈现一般过去时中含有be动词的句子、不含be动词的句子。在此过程中渗透这一时态中,一般肯定句、否定句、一般疑问句及特殊疑问句的表达方式。教师引导孩子观察语篇中的目标句子,归纳提炼不同的句型及不同的动词过去式——规则及不规则动词。然后通过一个转述故事给朋友听的活动,让学生在复述过程中运用目标语言。最后通过翻译训练让学生巩固所学,同时教师得到教学反馈。

在微课中通过输入——感知——归纳——输出几个步骤,让学生认识、熟悉、总结一般过去时的基本句型。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在课前,通过观看视频,或者通过查找资料完成自主学习。此外,微视频讲解清晰,学生也可根据自身的学情调整学习进度,反复观看,从而得到语言素材的输入,为今后的语言应用做好准备。

12月11日,教研组所有老师观看了由本科组共同打磨的翻转课堂实录课《Will People have robots》。此次课的设计为学生通过先观看微课《一般将来时》,初步了解一般将来时的定义,用法及基本句型,再在课堂上运用一般将来时进行对话并表达自己对未来的畅想。观课后,老师们各抒己见,发表对这种新的教学方式的看法,同时讨论在个人教学中如何运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

1404230f9ca07bacf9b91d1f95c827f1.jpg

6973e0444b163d14c25826d568c055ae.jpg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