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2020年10月16日,中山市2020年吟诵教学课例研讨活动暨“中华经典吟诵”实验学校授牌仪式在华南师范大学中山附属中学大礼堂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主办,中山华附承办,特别邀请首都师范大学徐健顺副教授、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梁承穗老师、中山市教育学会陈春艳会长莅临指导,来自中山、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惠州的学校领导及教师代表400余人参加了活动。
图一:现场领导嘉宾
图二:现场观众
典雅且余韵悠长的吟诵展演拉开了活动序幕。四年级同学将传统与现代两种不同风格相结合演绎了《明日歌》《劝学》,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由二三年级同学组成的中华经典吟诵社团带来的《春晓》,童声稚嫩,童趣盎然。外语部诗经吟诵社的一曲《诗经∙采薇》,慷慨悲壮,感人至深。高三年级范睿和同学一曲雄浑悲壮的《七步诗》,将历史典故里的深厚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图三:明日歌
图四:春晓
图五:采薇
图六:七步诗
展演结束后,课例研讨活动正式开始。本环节由中山华附中学校区程朝勋老师和古镇海州第一小学赵红月老师进行课例展示。程勋朝通过《使至塞上》的吟诵教学,运用吟诵知识深入理解诗歌情感及传达的中华文化精神,教学目标明确,文本解析深入,师生互动充分。赵红月老师执教《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运用吟诵技法中平仄、入声、韵尾来分析诗歌意象和意境,达成吟诵方法的习得和立德树人的目标。游刃有余的课堂驾驭,多种教学方式的巧妙设计,将一堂课上得别开生面。
图七:程勋朝老师上课、说课
图八:赵红月老师上课、说课
课例研讨及说课结束后,由中山市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心教研组的成员进行主题研讨,针对吟诵教学分年段目标的设定、吟诵的使用时机、吟诵怎样进入课堂等一线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展开讨论。徐健顺、陈春艳、梁承穗三位专家对课例和研讨活动进行了精准独到的点评,对老师们的疑惑给出了诸多可行性的建议。
图九:专家评课
“没想到中山市的老师已经把课上得这么好,这么成熟,五位中心教研组老师的评课这么专业,参加展演活动的学生个个精神面貌都很好,上课学生的素养也非常高!”徐健顺副教授对活动当天中山师生们展现出的素养予以高度评价。
图十:授牌
图十一:授牌
图十二:授牌
下午的活动从“中华经典吟诵实验学校”的授牌仪式开始。2020年1月,中山市正式成为首都师范大学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中华古诗文吟诵和创作试验区”,中山市中小学和班级积极申请成为中华经典吟诵实验学校、实验班。经学校申请——审批通过的程序,中山已有35所中小学获得“中华经典吟诵”实验学校的称号,今天的授牌仪式标志着实验项目的正式开始。
图十三:徐健顺教授讲座
图十四:梁承穗老师讲座
接着,徐顺健副教授作了《以中华文化精神为核心,以中华经典吟诵为基础,构建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体系》主题讲座,清晰地展示了以信仰为目标、以中华文化精神为核心、以吟诵为基础、涵盖学前至高中的内容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梁承穗老师以《乐学减负高效高雅的经典吟诵教学》为主题,结合丰富的一线教学案例,展示了吟诵教学在促进学生高效学习快乐成长中充满“魔力”的作用,为老师们提供了实操性方案。
图十五:林晓洁老师、评课总结
最后,市教研室教研员林晓洁老师对活动进行了总结评价。为期一天的活动让参会人员受益匪浅,老师们加深了对于吟诵教学的认识,在研讨中探索了古诗文教学的更多方式和可能性,真切地感受到吟诵教学所焕发的强大生命力。参会学校领导和教师纷纷表示,今天的活动让他们看到了吟诵对唤醒学生学习古诗文热情、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力与理解力的重要作用,今后将会开始或继续尝试将吟诵融入课堂教学和课外社团活动,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获得熏陶,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摄影:刘苗苗 张嘉尔 一审:张俐 二审:戴必俊 三审:林晓洁)
中山市华辰实验中学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4-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港口镇美景东路1号 邮编:528447 电话:0760-88418339(办公室)
粤ICP备15004521号-1 公安备案号:44200002442355 教育网站设立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