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授秘技 心理咨询话健康

作者: 阮明慧
发布于: 2019-07-05 00:00
分类: 校园新闻

五黄六月,适逢细雨,7月4日8:30分,由武昌区名师工作室领衔导师、湖北省特级教师肖作均主讲教育教学基础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操作开启了教师培训的第二天。

肖老师首先阐明了“教育教学基础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操作”的基本概念,即利用信息技术辅导学生学习,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在如今这个信息全球化的时代,人们都在钻研“互联网+教育”到底应该以怎样的面貌现身于教育领域。到目前为止,“互联网+教育”的  “初级阶段”——多媒体设施的应用已经比较普及。但很老师只认为PPT、Excel、Word文档等只不过是储存、归纳并分析资料信息的简单工具。更有甚者,直接将它当作板书的替代品。其实,这些设备还有其它很多的优势更待老师们去发掘。而在此,肖老师便详细地向我们说明了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各项基本优势。其中,他着重强调了交互性优势和多感官刺激优势,并认为信息技术能为学生提供创新活动的土壤,帮助构建开放式的协作平台,帮助教师更科学地因材施教。这提醒我们,PPT、Word等办公工具并不是仅仅作为信息的载体,它还有信息转化的功能,如,将单纯的听觉信息转化为视听结合的信息,并且帮助学生们进行头脑风暴,达到图文并茂、图影并茂的效果。最后,为了增加本次讲座内容的可操作性,他向我们介绍了一些基本方法。其操作的基本流程包括确定主题、设计制作、反复调试并择时安排使用。“反复调试”这个环节经常被许多老师忽略。须知,只有在“反复”中才能够发现问题并及时更正、完善。肖老师认为,要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教学效率,必须做到:重复自如、缩放自如、切换自如及存取自如。这“自如”,便来自于反复调试后,制作者对于其中信息与流程的熟悉。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虽说不是什么难事,不需要精密技术,但却不能放任其“土生土长”,必须有专家的指导以及教师们的学习与讨论。

肖老师实操性的讲座让老师们更加系统地学习了有关信息技术的知识,相信将来老师们能够结合计算机、互联网,制作出更加生动的、充实的课件,设计出更科学的课堂活动流程,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下午14:30,华师一附中资深心理教师余娇娜做了关于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专业讲座。余老师首先与现场教师交流互动,以此为例讲述了一些心理学的基本知识,而后详细分析了一些典型学生案例。她特意嘱咐,心理健康是关乎学生成长的大事,切不可疏忽大意。有些老师盲目追求学生学习时间的最大化,却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而效率往往与学生的精神状态与学习态度有关。她说人的精神状态与心理环境密切相关。心理健康的人才能更舒适安心地睡眠,因而拥有更饱满的精神,这当然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而学习态度,更是学习在学生心中的地位。是为自己学,还是为父母师长学?是盲目为分数学,还是为知识学?这都属于心理学的范畴。老师应当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特别在大考前注意帮助学生。最后,在余老师指导下,老师们实践与参与缓解压力的方法,在轻松的中结束了一天的培训。

 

撰搞人:阮明慧

 

图一:交流探讨

 

图二:认真聆听

 

图三:心理减压

 

图四:心理游戏

 

图五:学习思考

 

图六:专注

 

图七:做好笔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