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北京时间9月9日消息,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人眼包含一个无法避免的盲点。我们的视神经会发送视觉信号给大脑,它必须经过视网膜,后者会在光敏感组织层里产生一个洞。当图像投射到这一个洞的位置时,我们就会看不到它。
人眼包含一个无法避免的盲点
而研究人员近期带来了一些好消息:这个盲点可以通过训练有效的“收缩”,尽管事实上在我们视野里的这个洞大小无法改变。这项研究被发表在8月31日的期刊《当代生物学》上。
“这个生理学盲点的功能大小可以通过训练而缩小,从而区别盲点外围的方向信号。连续二十个工作日的训练改善了方向和色彩的敏感性,这暗示了可概括的益处。”研究小组这样写道。
这些发现提出了一种新的可能性,也即相似的方法或可以改善衰老相关的黄斑变性患者的视觉,黄斑变性是西方国家失明的主要原因。“我们并不确定会发现功能性失明的显著减少,因为你无法增加盲点本身的感光灵敏度。” 澳大利亚 昆士兰大学的保罗•米勒(Paul Miller)这样说道。
“你只能增加盲点外围的敏感性,但这其实已经足以减少10%的功能性失明。”研究人员在20个连续工作日里就一个区别方向的任务对10名被试者进行了训练,他们向被试者展示一个环中央漂移的正弦波形,而这个环位于其中一只眼的生理学盲点的位置。环的大小被调节,使得被试者正确评估运动方向的概率达到70%。
在训练结束后,这些被试者在正确判断波形的方向和色彩方面都得到了改善。对一只眼的训练并不会转移到另一只未被训练眼睛,这表明这一改善并不是简单的多锻炼。研究人员表示他们获得的数据与一个概念非常相符,也即训练会改善与生理学盲点重叠或者邻接的感受野(Receptive Fields)里神经元的敏感性。因此,接受训练后的眼睛明显对最初源于盲点区域的微弱信号更加敏感。
如果训练协议可以减少与生理学盲点相关的失明,它们或可以对其它失明情况产生相似的效应。这样的训练协议或可以被用于与其它技术,例如仿生眼或者视网膜干细胞疗法,一起辅助视觉恢复。米勒表示他们计划进一步最优化针对正常视力人群的生理学盲点的训练协议,然后测试它在衰老相关的黄斑变性患者身上的应用。
信息录入:caixc 责任编辑:蔡晓纯中山市华辰实验中学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4-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港口镇美景东路1号 邮编:528447 电话:0760-88418339(办公室)
粤ICP备15004521号-1 公安备案号:44200002442355 教育网站设立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