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从拥有首届高三毕业生的 2007 到 2017
十年来
一个又一个学子
从中山华附走向自己梦想的大学
走向世界各地
不忘来时路
悠悠母校情
近期
校文宣室重磅推出 ――
卓越校友代表访谈系列
让我们一同聆听
来自校友们最真实的学习与生活分享
让我们近距离感知
每一所大学不同的文化
每一个专业不同的挑战
一同印证
中山华附多年来坚守的
适合学生个性化成长的卓越教育
以及
学校用心培育的良好品质
对于他们的学业和人生所具有的意义
……
3 月 24 日,中山华附校文宣室邀请了我校被清华、北大双录取的 2015 届校友黄景洋接受了采访。
他向一直关注并关心他的母校、老师和校友们分享自己在清华大学学习生活的真实感受,鼓励同学们坚定向学之志,努力为梦想拼搏。
以下是记者整理的采访实录:
记者 :能否简单说一下你每天的日程表?几点起床,几点睡觉?
黄景洋 :我每天六点半起床吃早饭,八点上课,一般上午下午都有课,晚上就做设计或者做社团的事情,基本每天晚上能 12 点睡就比较奢侈了。
记者 :睡的最少的时候是多少?最多的时间花在了哪些方面?
黄景洋 :睡得最少的时候就通宵了,一般是做设计作业或者剪视频。最近手语社做了两个视频,一个是招新用的,一个是学生节表演的舞台背景视频。
记者 :是否每天有给自己列一张日程表?
黄景洋 :我会有比较粗略地列自己的计划,基本是每周一次。
记者 :清华和你想象中一样吗?她最大的魅力体现在哪里?
黄景洋 :清华还是那个清华,学生的行为也对得起她的名声。只是大学和我想象中的不太一样,我原以为大学是电视剧演的那样,每天就上上课,玩玩社团,有兴趣爱好可以玩,然后和朋友一起玩或者谈恋爱什么的。
结果比高中还拼,清华有一种拼的文化。
这所学校的魅力在于:她让优秀的人在这里很舒服,也许在其他地方找不到这样的氛围,就是那种你不拼就自己都看不起自己的氛围。
记者 :和全国的学霸们一起学习生活,你的信心从哪里来?
黄景洋 :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候我发现我和他们一样有自己的闪光点,没有任何必要自卑,我不需要什么信心的来源。
记者 :能否描述一下老师们是怎样上课的?
黄景洋 :专业课的话是建筑设计,每周两次,一次就是一整个上午或者下午。然后就是你拿出一个方案来,老师给你评,然后你用课下时间改方案,下节课再拿出新的方案,基本上是一对十。其它课就没什么特别的,一般是一个老师同时给一百个学生上课。
记者 :你的学习效率如何实现?中学时代的哪些品质和经历对你现在特别有用?
黄景洋 :我个人喜欢在学习之后给自己一些奖励,比如学习完了吃点东西或者看电影 ……
中学时代起, 我就主张劳逸结合 ,这种思想对现在的我来说也很受用。到了大学什么都是自己规划,如果给自己逼得太紧或者放的太松都不太好。经历的话, 我特别开心是在高中期间,华附就有超级多丰富的活动,而且现在我知道越来越多了。这让我在清华巨多的活动面前,也不会那么慌张。
有一个很深的感触是:以前在高中,似乎大家并不在乎其他能力,只在乎成绩,你比我有领导力,没关系,我成绩比你好;你比我更善于交往,没关系,我成绩比你好;反过来说也成立。但是到了大学,你会发现大多数人,根本不看你的成绩。 更可怕的是,这些领导力、执行力、善于交往的社工达人,连成绩都比你好。 Anyway 就是要发现自己的闪光点。
记者 :那你觉得你的 “ 闪光点 ” 在哪里?
黄景洋 :哈哈,问倒我了。我觉得自己的闪光点可能是淡定吧。 DDL (作业或论文截止日期)到了好淡定,社工爆炸了(事情极多)好淡定,各种忙我也能淡定 …… 事情再多的时候我也无所谓,不会焦虑不会紧张,然后一条一条做完。正如当年面对高三的假期作业一样,其实不用慌啦,一点一点去做就可以了。
记者 :高中的时候感觉你就很淡定,学的很潇洒,玩得也不错。
黄景洋 :现在我除了做设计课以外,在班级是宣传委员,一般写写推送,然后在学校的国际部公众微信平台上做实习,一般是翻译,排版,写文章或者做设计。这个学期开始在手语社做社长。周末我还去做家教。爱心协会的支教活动对我来说也是不一样的体验,感触很深。
记者 :手语社大概是做什么?
黄景洋 :手语社主要分表演,教学,公益三大块,还包括外联内联和宣传,就是对校内我们以手语歌表演的形式宣传手语社、手语文化和聋人文化。对社内有手语的教学,每周一次。对外有促进聋健关系的活动。
记者 :怎么选择做这个的?
黄景洋 :入大学以前我就知道自己想加这个社团,一是觉得手语很有趣,二是想多做公益。
记者 :参加社团让你收获了什么?
黄景洋 :大一入社之后大家都很有爱,像一个家庭一样,特别温暖,我就留了下来,收获了一群有爱的小伙伴!一群和我一样热爱公益热爱手语的人!我大一入社,积极参加活动,带表演、公益教课、也在外面报班学手语提高知识水平,然后大二上学期做了表演部部长,组织表演,下学期通过公选答辩被选为社长。现在做了一个月的社长就体会到:原来管理一个社团这么难。社团共有 120 人,各种不同的人对你都有期望,所以压力就大。不过,把社团带好我还是有信心的,希望能把自己的一些设想一一实现。
记者 :除了手语社,能否说说给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些清华记忆?
黄景洋 :大概就是六点钟去跑步,我都被自己感动到了好吗?多么积极向上啊,然后我到了操场,发现超多人 ……
记者 :看来大家还都是挺拼的,除了拼的文化,清华有没有一些校训之类或者其他的文化对你真正有影响?
黄景洋 :清华的校训是 “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 ,校风是 “ 行胜于言 ” 。感觉我对于 “ 行胜于言 ” 这句话真的体会挺深的,不是不爱说话不会说话,而是更喜欢用行动去告诉你。
记者 :那你觉得,你在清华是属于很拼的那个吗?或者你身边最拼的人的状态是什么样子?
黄景洋 :我不拼我不拼。我见过最拼的,大概是做些三五份社工然后成绩还是 Top10 的一个女生吧。我不拼这个不是谦虚, 因为我们这里很少以 ” 拼 ” 做衡量标准,大家看的是结果,你做成了什么。
记者 :你对自己的 “ 结果 ” 还满意吗?
黄景洋 :结果不太满意 一个是我牺牲了很多睡眠的时间来做设计或者社工,最近在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想往健康那个方向走一走。
记者 :这是个两难选择,确实需要很好的协调。学建筑确实要比一般的专业要付出更多。这让我想起了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建筑师梁思成先生,他不畏艰难、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了几代人。在建筑专业上你有自己的偶像吗?
黄景洋 :梁思成先生是我们学院的创始人,我当然很景仰他。除了建筑方面的能力,更主要是他的为人和他的影响。不过如果说最喜爱的建筑师的话就太多了,而且不同时期会喜欢不同建筑师。卒姆托,安藤忠雄,库哈斯, BIG , OMA ,路易斯康 ……
记者 :呃,这些大师我需要去脑补一下 ……
记者 :能否说说对自己大学毕业后的规划,想从事的理想职业?
黄景洋 :我想读完大学的五年(建筑专业要读五年)去外国留学深造,个人对日本的建筑学非常感兴趣,目前正在努力学习日语。至于理想职业, 我觉得生活总是充满惊喜的,我还不想定下这么遥远的事情,我想听着生活的声音,让他带着我走。
记者 :借这个机会,看看你有什么想对学弟学妹们说的?
黄景洋 :加油啊! 一个好大学对人生的塑造是至关重要的。大学的环境和氛围会影响你对很多事情的看法,会影响你的三观,会让你有不同层次的追求。要学会定义自己的生活方向,想明白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这样才能无悔,无论选择何方,都只顾风雨兼程。
记者 :非常感谢你对母校工作的支持与配合,祝你学习愉快!
黄景洋 :这些是应该的,辛苦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