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中山华附致力于培养学生向上向善品格的本真教育,为学生更加自信地自我实现乐于兼济天下的美好人生奠基。 ――刘诗雄
【解密】中山华附高考成绩连年大幅超越,2014年本科上线突破400大关,2015年突破500大关,2016年首破600大关。
前言: 2014 年,就读中山华附 10 年整的罗坤丞同学以 679 分雄居中山市理科第 2 名,成为中山市民办学校第一个考入清华大学的学子,吴关昊以总分 670 分位居中山市理科第 10 名,并考入上海交通大学。重本上线过百人,本科上线首次突破 400 大关。
2015 年,黄景洋同学被清华、北大双录取,梁振辉考入北京大学。重本上线 140 人,本科上线首破 500 大关。
2016 年,国内外重点(名校)首破 200 大关,共计 272 人;本科上线首破 600 大关,达到 616 人。
高考成绩连年大幅超越对于任何学校来说,都非易事。 6 月 25 日,高考成绩公布后,笔者前往中山华附探寻其高考成绩连年大幅超越的法宝。
国内外重点(名校) 272 人本科上线首破 600 大关
中山华附 2016 年高考喜报
2016 高考成绩揭晓,中山华附高考再创辉煌!
中山华附 2016 应届高中生 731 人分别参加了国内各省高考、港澳台联考和剑桥、托福、雅思及 SAT 等国外考试,据不完全统计, 272 人达到全国重点大学(第一批本科)录取分数线或被港澳台、海外名校录取,首破 200 大关,占考生人数的 37.21 �G ,重点完成率达 269.3% ;第二批本科上线人数首破 600 大关,达 616 人,本科上线率高达 84.3 �G , 本科完成率 146.7% ,连续 3 年本科上线人数每年增加百人以上。其中国内高考上重点本科线人数比 2015 年翻了一番,达 214 人; 10 人参加港澳台联考全部上重点线;高中三年在中山华附就读的外省籍学生 185 人,在中山异地高考和回户籍省高考,上重点本科线 88 人,重点本科上线率达 47.6% 。
中山华附国际课程班全线飘红, IFP 班 6 名毕业生全部被海外名校录取,原子晴以四科全优获 IFP 全球第一,陈美霖同时被 6 所海外名校录取;中法班 21 人被法国公立名校录取,李钰鸣获 TCF 考试广东省状元,刘东媛高考法语获广东省状元;另 29 人参加托福、 SAT 等考试入读海外名校,海外名校录取率 100 %。
中山华附追求卓越、培育卓越。匠心打造“人格至上,能力本位”价值取向的“思维课堂,活力课堂”,高三年级科学高效备考,为每位华附学子开启卓越人生奠定坚实基础。
在此,谨向全体 2016 届中山华附毕业生及其家长表示热烈祝贺!向全体高三教师表示诚挚的敬意!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中山华附发展的各级领导、专家、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山华附 2016 届高三全体教师与学校总校长刘诗雄等校领导合影
■思维课堂 + 实干巧干 = 超越
中山华附主张本真教育,努力培育“素质教育追求本真,思维课堂崇尚创新”的教育特色和学校文化,大力倡导以能力为导向的思维型课堂。
在倡导思维型课堂的同时,学校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提出“五动”课堂(即动眼、动耳、动手、动口、动脑),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将知识点转化为探索性的标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疑,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能力。倡导“学案导学・学案诱思”,在课堂“讲”和“练”的关系上,学校提出“先讲后练”的十项要求,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可迁移的学习力。
每年新高三开课前,总校长刘诗雄总会为全体高三教师撰写一封近万字的《备考建议》,系统指路高三备考,明确提出:“效率的第一要素是效果”、“分层教学,培优提临”八字方针、“教学计划具体到每一课,日清日结,逐课落实”、“狠抓基础,培养能力”、鼓励老师们“在教学资源整合和教学过程设计上下功夫”,以教师的“信心、细心和耐心”换来学生的“信心、专心和恒心”。
■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学校以良好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为核心,着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
走进中山华附,课堂所见之处大都是沉静专注的身影,学生或聆听、或深思或奋笔疾书。无论是深夜还是凌晨,灯下总有孜孜不倦的读书人。高三年级走廊上,很少看到有同学悠闲地走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总是夹着一本书快步走向自己的目的地。即使是课间 10 分钟,学生也会到教师办公室与老师热烈探讨……中山华附的学子们深深懂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道理是要用勤学好问的自觉行为来诠释的。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出彩的可能
高三( 3 )班的任卫卫来华附前是个标准的“熊”孩子, 2013 年就读中山华附后便开始了他 “痛苦而又欣喜”的“蜕变”。高中三年,他转变巨大,多次获得“三好学生”称号,最终以 610 分上重本。“促使我成功的最大动力就是老师。在我心情最糟糕的时候,他们也竭尽所能地鼓励我,有针对性地对我辅导,是老师无私的付出成就了我这匹黑马的诞生。”任卫卫同学向大家分享着自己的欣喜。
“要教好基础差的学生,关键是让他们找回自信。”该届艺术班班主任高玉良老师认为。高老师喜欢鼓励学生,和学生们交流,帮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常常与学生摸爬滚打在一起,借机引导学生发挥自身优势。 2016 年,高老师带的艺术班高考重本 9 人,本科 31 人。
宋相宇身上充满了东北人的豪迈和直爽,“严字当头・爱存于心”是他为师风格的写照。在高三( 16 )文科班,他被学生称为“最霸气班主任”。他用独家励志秘笈,将学生一个个变得激情四射,斗志昂扬。今年高考他创造了 23 人上重本,全班上本科的傲人成绩。赵幼丽老师则用她的“政治手腕”让高三( 15 )文科班重本上线高达 27 人,重点上线人数超越学校任何一届的文科班。
温文尔雅的班主任李娟,巧用学生志向定班规,同时借力班规凝心聚力。该班李钰鸣获 TCF 考试全省状元,刘东媛获法语高考全省状元, 21 位申请法国大学的同学全部被录取,录取率百分之百;高考过重点 8 人,本科 25 人,超额完成任务,实现了法语录取及高考录取的双丰收!
在中山华附,走向卓越就是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老师专业的引领下,走上适合自己发展的成功之路!
毕业季,笑容从心底溢出,总校长刘诗雄先生为优秀毕业生颁奖
■一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的团队
学校依托华南师范大学优质的教育资源,发展壮大自己的教师队伍,以提升学校的办学实力。学校定期邀请专家教授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因此,一大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唐芳老师在全省英语教学大赛中勇夺中山市特等奖,并最终斩获全省第 7 名,同时主持广东省“十二五规划”课题和中山市青年课题。生物科组长吴宇亮带领全科组获得“广东省十佳科组”。多位教师在全市的微课、论文比赛中获一等奖。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省级以上奖励百余人。
近年来,学校连年从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 985 、 211 国内著名高校选拔硕士研究生,以不断优化学校教师队伍。中山华附教师以中青年为主,他们高学历、有理想,专业功底扎实、师德品质良好,对教育事业充满激情。
全体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舍小家顾大家,关注学生健康,关心学生生活、学习。就在本届高三,黄英、刘敏、杨婕等教师身怀六甲,依然不下“火线”;杨菡、韩雪等教师家人重病住院,照顾好老人的同时仍不忘钻研教学,帮扶同组教师;王同柱老师刚刚出生的孩子和爱人都在杭州,每天只能通过微信寄托对妻儿的思念。徐文龙、何亚茹、李娟等教师在疾病中也始终牵挂着学生。全体教师目标行动一致,确保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也上演了可歌可泣的教育故事。
学生用鲜花向老师们表达满满的感恩
■教师明德爱才获家长点赞
2016 届优秀班主任卢春华、吴宇亮老师所带的 6 、 7 班均创造了 38 人上重点,全班上本科的辉煌成绩!
毕业之际,高三( 6 )欧润民同学的家长写给刘诗雄校长这样一封感谢信:“儿子在中山华附学习六年,由一个小学生成长为一个高三毕业生,学会了生活、感谢父母、感谢师长、感谢一切给予自己帮助的人,中山华附的老师们让他成为一个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孩子。
“奶爸”班主任吴宇亮在我们家庭变故时雪中送炭,时刻关注关心着孩子,亲自带着孩子去医院看病。当孩子捧回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二等奖时,我眼前浮现的是王同柱老师放弃休息时间、给孩子补习的身影和亲自搭送孩子到公交车站的情景。我常感叹中山华附的老师太敬业,真的。我觉得作为家长,我们除了感谢,也很心疼老师们,他们应该得到学生的爱戴,应该得到我们所有家长的尊敬和感谢!
记得有一天早上,孩子睁开眼睛,伸出手搂着我说:“妈妈,谢谢你生养了我,还为我选了这么好的学校,我一定好好学习,将来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我只有以此来回报你!”这些年来,学校重视的不仅仅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学到的也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是学校、是老师教会孩子做人。我们深知一所好的学校、一个好的老师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有多大。我很庆幸我们选择了中山华附。”
【高考故事】 88 人上重本“外地生”中山圆梦
在中山华附,有一群由 185 人组成的特殊群体――外地生。他们的父母走南闯北来到中山,为中山的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除获得异地高考资格的 155 人外,有 31 个孩子回到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高考前夕,学校为他们举行了“壮行会”。
高考放榜,捷报从祖国各地纷纷飞来中山华附。 185 人的外地生中,有 88 人上重本,其中回户籍省高考 31 人“外地生”高考军团大获全胜,有 22 人上了户籍所在地的一本线,其余全部上了本科线,本科率 100% 。其中回贵州高考的杨胜湖、游大泳、任卫卫分别考出了 622 、 617 和 610 的高分,比当地 473 分的一本线分别高出 149 、 144 和 137 分;回广西高考的覃福珠、宁华灿分别考了 621 和 615 分,比当地的一本线分别高出 119 和 113 分。中山华附“外地生”的高考军团以优异的成绩让劳作于中山的父老乡亲安心,更给了父母一份沉甸甸的喜悦和安慰。
中山日报专版
高考重点本科人数年年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