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按】苏霍姆林斯基说: “ 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而后才是教育行政的领导。 ” 这就是说,校长对学校的管理,实质是对人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的管理。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校长是学校之魂”,也就是说, 校长教育行为的办学理念就是立校之本。教育理念是学校发展的活力,教育思想是办学的灵魂, 一个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思想,正是校长价值观、世界观、发展观的集中体现。
回顾近五年来刘诗雄校长教育思想的践行历程,从最初的“十五条”要求抓常规、抓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到“三有”、“三爱”“三具备”的总体目标的提出,再到教学上“先讲后练,精讲多练,举一反三,以一当十”十六字方针,以及课堂教学的“聚集‘黑板’”和学案导学,直到现在的“思维型课堂”,这一次次教学思想的提出和落实,让我们看到了学生可喜的整体性变化,也使我们真切的感觉到我校的教学正在一步步地触摸到了教学的深处,这正是对我校“以完整的现代教育塑造高素质的现代人”的教育理念的诠释和佐证。
在新学期全体教职工大会上,刘校长结合自己多年来对教育理解、体悟和实践,以大量详实的资料和案例解读了“思维型课堂”的本质、意义及特征和要求,这对我们实施“思维型课堂”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现把刘校长这次讲座的主要内容摘录出来,以飨大家。
一、思维,让生命的内涵更丰富
人的思维与生俱来
思维是人难以剥夺的权力
人醒着就有意识,这是人的特性
思维在意识中起决定性作用
我思故我在 ( 我无法否认自己的存在,因为当我否认、怀疑时,我就已经存在!――笛卡尔)
思维不需要空间,却让生命更真实、更生动 ( 生命的宽度)
人的思维与时俱进
人在成长中思维,在思维中学习思维
正确的思维训练,可以――
掌握思维方法
转变思维方式
提高思维能力
优化思维品质
越聪明的人越长寿
英国心理学家伊恩・迪尔里的研究表明
越聪明的人越长寿 ( 生命的长度)
智力水平越高的人越聪明
思维是智力和能力的核心
二、课堂教学应该是思维的教学
例 1 (形象思维)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思维有助于记忆
意识是人脑对刺激的反应
意识的结果通过改变人脑的结构而形成记忆
而思维在意识中起决定性作用
意识是记忆的因
而记忆又是意识形成的基础
也就是说:理解了的东西更能记住
而记忆中的知识有助于对新知的理解
因此课堂教学应该是思维的教学
课堂教学应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核心
丰富的师生思维活动才是课堂有效教学最基本的特征
三、实施思维型课堂教学
教学必须遵循教学的规律
必须尊重学生认知的规律
认知过程的核心活动是思维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 , 思考 , 再思 . 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爱因斯坦)
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思维的特点,并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中国留学生学习成绩往往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就在于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强。――杨振宁), 让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学会思维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达尔文)
案例 1
某校同一学科有两位教学风格迥异的教师:老师甲和老师乙。
老师甲很能讲,每逢上课,基本上都是老师的一言堂,该教师的授课语言清晰、条理,讲授的内容也很充实,绝大多数学生都很迷恋老师的讲,上课往往听得很轻松、很享受。
老师乙则是一位 “ 不怎么称职 ” 的老师,说他不称职是因为他每逢上课总是讲得很少,更让学生受不了的是,该老师还经常把教学内容讲错,学生们必须用心听讲,而且还要经常帮老师纠错,有时为了帮老师纠错还会发生激烈的争论。
但就是这样的两位教师,站在同样层次班级的起点上,仅仅是历经一个学期的教学之后,结果竟让所有的同行瞠目结舌,老师乙所执教的班级竟然在学期末统考中,成绩远好过教师甲所执教的班级。
归因:
学而不思则罔。――孔子
谁没有用脑子去思考,到头来他除了感觉之外将一无所有。――歌德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叶圣陶
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 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 ―― 斯宾塞( 英国社会学家)
老师甲用自己的讲代替了学生的思考;而老师乙把思维的时间和机会给了学生,他的有意或无意的出错和教学民主,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把发现和纠正老师的错误当成课堂学习的一大趣事。
案例 2
上世纪七十年代,粤东某初中缺少数学教师,校长安排音乐老师王某某去教初一一个班的数学。王老师初中的数学已很生疏,但校长不容他推辞。无奈,王老师想出一招:找出班上数学最好的五名学生,让他们先学习每天上课的内容,不懂的就去问另一位数学老师。第二天上课,王老师就让这五名学生轮流讲课,而他站在旁边和其他同学一起听讲并参与讨论。一个学期下来,奇迹发生了:期末调考,王老师班的数学成绩居然名列年级前茅!而且这五名学生后来都成了学校的数学尖子。
归因:
人凭借思考而能变成神。――拉马丁
天才不过是不断思索,凡有头脑的人,都有天才。 ―― 莫泊桑
自学,就是一种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华罗庚
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 陶行知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 ―― 波莉亚(美籍匈牙利数学家)
回归文本,在诗词歌赋创造的意象中 ( 灵感全然不是漂亮地挥着手,而是如健牛般竭尽全力工作的心理状态。――柴可夫斯基), 培养学生想象力和联想的能力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 展开对话,在文史哲约定的论域中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和思维的批判性 (孩子提出的问题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认识周围的东西也就愈多,在学校中越聪明,眼睛愈明,记忆力愈敏锐。要培养自己孩子的智力,那你就得教给他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
聚焦“黑板”,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所谓真正的智慧,都是曾经被人思考过千百次;但要想使它们真正成为我们自己的,一定要经过我自己再三思维,直至它们在我个人经验中生根为止。――歌德), 手脑联盟,在图形观察和实验操作中 (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陶行知), 培养学生直觉思维和假设猜想的能力 ( 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 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 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苏霍姆林斯基)。
精讲多练,在判断和推理中 (对知识的每次运用,同时也就是知识的发展与深入。――苏霍姆林斯基), 培养学生具体化和系统化的能力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 爱因斯坦)。
先讲后练,在对比和类比中,培养学生移植迁移、聚合发散的能力 ( 为迁移而教。――奥苏贝尔)。
把时间还给学生,在尝试和探索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独创性 (天才的最基本的特性之一 ―― 是独创性或独立性,其次是它具有的思想的普遍性和深度,最后是这思想与理想对当代历史的影响,天才永远以其创造开拓新的、未之前闻,或无人逆料的现实世界。 ―― 别林斯基)
把空间还给学生,在讨论和质疑中 ( 真知灼见,首先来自多思善疑。――洛克威尔),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 在热情的激昂中,灵魂的火焰才有足够的力量把造成天才的各种材料熔冶于一炉。――司汤达)。
四、思维型课堂教学的特征和要求
目标明确,突出思维的训练
本真教育,遵循思维的规律
分层教学,遍撒思维的种子
借力学案,展开思维的翅膀
教学民主,尊重思维的主体
鼓励创新,优化思维的品质
问题导学,点燃思维的欲望
激趣导思,煽动思维的火焰
巧设情境,打造思维的强场
暴露过程,掌握思维的方法
认知冲突,推动思维的深入
不愤不启,静待思维的花开
聚焦黑板,引发思维的共振
质疑讨论,燃烧思维的激情
研究学习,享受思维的乐趣
手脑联盟,培养思维的习惯
精讲多练,发展思维的能力
学会学习,成就思维的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