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艺术的根脉教案――玉器

作者: admin
发布于: 2014-03-28 00:00
分类: 教学课件

传统艺术的根脉教案――玉器
授课教师:赵涛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玉器、陶瓷、青铜器的艺术成就,及其发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美学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玉器的丰富内涵、陶瓷意识的审美观、青铜器的社会作用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 艺术成就和美学特点。

教学难点: 内涵及文化层面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导入: 提问:你对玉的了解有多少?怎么知道玉的,喜欢吗?喜欢玉什么?从玉的故事、玉的功用等等方面思考。

一、 玉的概念

提问:什么是玉?

说文解字对玉的定义 石之美者 谓之玉。

玉的甲骨文字形。象一根绳子 , 串着一些玉石。

由于制玉工艺被人熟知,所以充斥于日常用语之中。玉部的字多打 117 个,涉及到,制玉的质、声、形、方法。是字数最多得部首之一。

提问:能举例子吗?

理本意是治玉,后引申治理国家

切磋琢磨 加工方法

瑾、瑜、瑶等字,是美玉的意思(同学的名字)

代表语言的功用 绝人以�i 归还。

玉和美同义(超凡脱俗的美感)保持气节而死 玉碎 。玉安,玉步

二:玉的分类:

看图猜一猜这些玉都是做什么用的?

玉的分类:佩玉、礼玉、弄玉、葬玉

1 佩玉: 中国人的先祖发现玉比一般的石头坚硬,有不同的色泽和光彩,温润晶莹剔透,由于它的材质美,慢慢用来做装饰品。形成佩玉之风。

2 礼玉:

提问:图表示的是什么?和我们学习的玉有关系吗?

甲骨文字形 , 上面象一器物盛有玉形 , 下面是 ”( 古代盛器 ) 。《说文》 :“ �N , 行礼之器也。

由于玉的数量少,加工困难。只有族长或祭祀师佩戴,渐渐玉器演变成礼器。

在中国古代被《周礼》一书称为是 六器礼天地四方 的玉礼器。

玉琮、玉璧、玉圭、玉璋、玉琥、玉璜

看图猜一猜下面的图,分别是哪一个玉礼器?

a 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 也是权势和财富的象征。

b 玉琮于墓葬中出土时有如下特征:墓葬规格高,规模大,随葬品较丰富;墓主人多为男性;琮常于壁伴出,一些墓中有殉葬人的现象。

c 璜是一种弧形片状玉器。《说文》称 :" 半璧为璜。 " 古代的玉璜不仅限于规整的半璧 ( 半圆 ) 形。《周礼 春官 大宗伯》载 :" 以玄璜礼北方。 "

d“ 上部尖锐下端平直的片状玉器。源于工具石铲和石斧,玉圭是上古重要的礼器,被广泛用作 朝勤礼见 标明等级身份的瑞玉及祭祖盟誓的祭器。 大圭不琢 突出天然材质朴素的美感。最高的礼节不求外表。

e“ 半圭为璋。 礼南方 . 璋呈扁平长方体状,一端斜刃,另一端有穿孔。

f 琥以白虎的身份来礼西方 ; 后来发展为以虎符的身份来发兵。

3 弄玉:

猜猜这个字念什么? 双手拿玉

弄玉:供人把玩的的玉器。殷墟妇好墓出土的弄玉,玲珑可爱,惟妙惟肖。

4 葬玉:

认为玉器可以防止身体腐烂。两汉以后,对玉的审美有了变化,看中财富的意义,养生和殓葬之物。金缕玉衣、随葬的玉器等。

三、比德于玉

随着玉器的发展。西周到两汉时期,人们把对玉的审美,赋予了哲学道德内涵。

先秦的士喜欢佩玉,不仅为了展示仪容,更为展示内心的美德。

君子佩玉以洁身明志。 玉不琢不成器 ”―― 治玉比 喻 君子修德

提问:中国的传统道德有什么,你认为能和传统道德联系起来的玉的特点有那些?(学生思考)

v ―― 玉佩光洁温润

v ―― 不易折断,且断后不割伤肌肤

v ―― 佩挂起来整齐有序 , 垂之如队。

v ―― 玉的内在结构,密致坚刚

v ―― 瑕不掩瑜,瑜不掩瑕

v ―― 击其声音清越优美

君子佩玉以洁身明志。形成 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的传统理念。

四、新石器时代的古玉――赏析

1 红山文化:最早的玉器距今 7000 多年。辽宁省建平县牛河梁出土的玉猪龙是红山文化后期典型的玉器制品。 ――玉龙、玉猪龙赏析

2 良渚文化:距今 5000―4000 年的 良渚文化 与东北 红山文化 并驾齐驱,使中国 新石器时代 玉器发展到最高峰。良渚文化于 1936 年发现于浙江余杭良渚镇。

鬼斧神工个良诸玉器――玉琮赏析

3 大汶口文化含山玉器

最早的玉制人体之一。浓眉大眼双眼皮,蒙古人种特征。双臂弯曲紧贴胸前。头戴圆冠顶有三角形纹,四周方格纹。腰系斜纹腰带,已经有纺织和服饰。耳有穿孔,似带耳饰。

4 妇好墓

商代玉器治玉史上的辉煌时期。出土 755 件玉器,琳琅满目

巧色玉:玉材上的杂色斑点巧妙安排。

结束语:良渚文化的挖掘故事引发学生对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的重视。

1938 年,战火连绵,日本侵华战争爆发,施昕以强烈的民族情感和工作热情整理出挖掘报告出版,篇首有这样一段话:

中国绝对不是其他民族可以征服得了的,历史明明告诉我们,正因为有渊源悠久、博大坚强的文化,所以我们生存在这艰巨伟大的时代,更要以最大的努力来自维护来保存我们固有的文化,不使毁损毫厘,才可使每一个人都有了一个坚定不拔的信心!

金镶玉: 楚国人卞和 --- 楚文王 --- 和氏璧 --- 秦始皇 --- 玉玺 --- 历代帝王 --- 汉王莽 --- 孝元皇太后 --- 金镶玉

四、课后小结:

从古代文字的角度揭示玉器文化,分类等知识。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玉器的深厚内涵,了解玉器在中国审美情操,民族精神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用良渚文化的挖掘故事 结尾,使学生对保护文化传承文化形成初步理解。提升课程内涵。 引发学生对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的重视。

以后的教学内容中还可以再加入些民间故事,从多视角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故事性的内容更能,增强学生的记忆,增加课堂活跃因素。

五、板书:

传统艺术的根脉教案――玉器

一、 玉的概念

二、 玉的分类:

三、 比德于玉

四、 新石器时代的古玉――赏析

五、 玉的真假鉴别

信息录入:meishu    责任编辑:美术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