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过方知酒浓――交换生感想

作者: admin
发布于: 2012-11-12 00:00
分类: 校园新闻

“今天我将要走向这年轻的战场,请你为我骄傲鼓掌;今天我将要走向这胜利的远方,我要让这世界为我激荡。” ―― 题记

“德国是欧洲经济的十字交叉中心,而鲁尔区又被称为德国的心脏”走在北威州一尘不染的街上,中国地理老师的话突然在脑海中闪过。我不禁愕然,从当初把德国当成追梦的国度,到通过 YFU 的选拔,再到真正踏上德国鲁尔区的这片热土,一切就像梦一般,未待你仔细思量,就已然呈现在你面前。

回想来到德国的前前后后,我心中依旧会泛起当时的波澜,也着实会因为那些抉择、那些坚持、那些勇敢而感动。

每次走在德国的街上,看着四周全然异于国内的建筑、一张张面孔,我总是会思考一个问题 ―― 如果我当初没有下定决心,现在的我又在哪里在做着什么?我是否会像此刻一样,如此真实具体的了解一个梦想中的国度?前者我无法回答,而后者的答案,我可以肯定地说,没有亲身体验过,想要有真正的了解是不可能的。

虽然在德国还只有短短三个月的时间,但是这短短三个月里我成长了许多,也有了许多特殊的经历,比如:第一次在无父母陪伴下独自一人从香港乘飞机到德国、第一次一个人乘坐火车、第一次晚上十一点多在没有任何照明设备的情况下爬山、第一次真正攀岩……,当然最重要的一点还是独自一人在异国他乡生活。

这段时间所经历的一切都令我成长了许多,其中最重要的两点就是:自信和感恩。

离开了父母的襁褓,再也没有人会把我们捧在手里,更不会事事有人帮我们处理妥当,一切事情都要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那么首先就要相信自己的能力。记得刚到德国的时候,我每天要独自坐一个多小时的火车去另外一个城市学语言,我想到在国内到哪都是父母车接车送的,在国外人生地不熟的,不禁感到非常害怕和失落。但是人在国外没有办法,只好硬着头皮上。可令人惊讶的是一周以后,我不仅敢独自一个人坐火车了,而且还学会了买车票以及独自坐火车去另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这件事让我对自己的潜力信心倍增,同时也明白了,其实在国内的父母由于挚爱而无微不至的呵护,对我们来说有时并不是一件好事。我们在得到关爱的同时,自信和独立意识也渐渐消失,反而多了本不该有的过于依赖。有人引导的路固然平稳,但是却少了独面坎坷的能力、穿越荆棘的决心,父母不可能保护我们一辈子,人生的路终究要自己走,那么在世界人才的竞争下,脱离保护的我们最终只会不堪一击。

说起感恩,或许有人会觉得,国内学校的感恩教育不也一样是教会人感恩,何必在国外学呢?当然,现在的青少年谁不懂得感恩两字怎么写?谁又会说不出感恩应该怎么做?可又有多少人是真正了然于心的呢?感恩并不是纸上谈兵。 YFU 是个住在接待家庭的项目,所以作为独生女的我很幸运的分到了有两个姐姐的德国家庭。每当看到德国家庭的姐姐为了一件类似洗错衣服、饭菜不好吃这种小事跟德妈(我昵称德国的母亲)发脾气时,我都会对姐姐们产生一丝厌恶的情绪。可静下心来仔细想想,在国内的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相比之下,只能说有过之而无不及。至少德国的孩子在 16 岁左右就都自愿出去做兼职,在 3 岁时就学着自己做车不需要车接车送,至少他们独立自主,不需事事找父母商量让父母操心。而我们呢,事事父母包办,却身在不中不知福地挑三拣四,堂而皇之地把父母地宽容当做理所当然。在与寄宿家庭几次小磨合中也使我明白,其实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来,赐予我们健康的生命,从小把我们养大,已经是非常伟大的了,他们其实并没有义务来无限宽容我们,我们更没有资格来指责父母。坐享其成的我们,学会感恩真的很重要。

生活在德国,一切事物于我都是全新的,新的家庭、新的学校、新的文化……

遇到困难和想家都是难免的,但一定要学会克服和适应。我记得我第一次想家是在来到德国的第三个星期,关起房门眼泪不断涌出,可是哭过以后,看着周围依旧陌生的一切,突然觉得,想家又能如何?哭又能改变什么?环境不可能来适应我,只能我去适应环境。面对全新的一切,我必须学会适应,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生活的人,肯定有很多区别,只要多一丝理解、多一点宽容、多一些沟通一切都会变得很好。

回首这三个月,我从未后悔过当初参加 YFU 这个项目的决定,甚至为之而感到庆幸,因为越早遇到挫折与困难,对于我来说就是越早丰富我人生的阅历,积累我人生的财富。在国外短短的三个月所感受到的,于我而言,是在国内三年也无法真正懂得的。

在德国,一路逐梦的我,寻到了在书本上不能给予我们的知识,醉过方知酒浓,体验才会懂得!

图一: 2012-2013 学年赴德国交换生 李慧琳

图二: 2012-2013 学年赴德国交换生 李慧琳

图三: 2012-2013 学年赴德国交换生 李慧琳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