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礼仪“大家谈”

作者: admin
发布于: 2011-06-02 00:00
分类: 校长推荐

文明礼仪是一种行为习惯,其养成要靠长时间的训练。我们可以创设各种日常情境,如自己有求于别人时,今天,我们很多老师都在埋怨学生不讲礼貌。比如,课堂上,有学生在下面小声说话影响他们在向我们问好之后,有的老师(或领导)却总对此视而不见。自然,他们就会想:老师自己冒犯了别人时,别人冒犯了自己时 …… 师生共同说一说、议一议怎样才符合文明礼仪的要求,再扮成相应角色演一演。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今后遇到相似的情景,定会习惯成自然,变得彬彬有礼的。

―― 江苏省无锡市新区硕放南星苑小学顾凤娟

学生不够文明礼貌,根源在于教育思想。素质教育说的多做的少,几乎是个公开的秘密。眼睛只盯着分数,或者说主要盯着分数,学生的素质就得不到充分发展,甚至根本无从谈起。思想转变了,不再急功近利只盯着分数了,真正开始在学生的思想、修养、情趣等方面下功夫了,学生素质自然得以提升,文明程度自然水涨船高。

―― 湖北郧县青曲中学高峰

文明礼仪要在监管和考核上下功夫,让全程监控成为考核每个学生文明礼仪表现的抓手,学生的表现要及时得到考核反映。社会活动是学生步入社会的开端,也是学生文明礼仪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的最好体现。每次外出实践活动,学校都把每个班的文明礼仪具体表现记录在案,作为对班级活动考核的重要内容,班级要把每个学生的具体表现纳入本人的考核范围。

―― 山西省运城市实验中学杨学杰

由于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复杂性,对小学生的文明素养教育一直缺乏一个完整的内容体系。文明礼仪教育该如何抓?尤其是教育内容,具体有哪些?即便出台了新《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守则》,作为一线的教师,总感觉由于教育目标过于宽泛而难以驾驭。目标不集中,是养成教育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因此,具体到教育的操作层面上,必须要有明确而集中的内容,内容必须要 本土化

―― 湖南省临澧县第四完小刘昌稳

近来,学校要求学生给父母下跪、洗脚的活动引起了社会争论。中华民族

向来有礼仪之邦的称谓,随着社会的进步,学校的管理者有必要把历史上的文明礼仪精华提炼出来,传授给学生,而不是泥沙俱下,糟粕的东西也当作宝贝拿来利用。洗脚难为,可以捶背,下跪难做可以多陪父母聊天。总之,社会在进步,文明礼仪也该有新的内涵。

―― 山东省潍坊市潍北学校李洪嵩

其实只需要一声提醒 。一个学生在回答 如何让同学买饭时自觉排队 这个问题时说: 每个学生的心中都有遵守文明礼仪的愿望,他们都知道排队光荣,

不排队可耻。可是当长长的队伍前面有一个人插队却没有人制止时,就会有第 2 个人、第 3 个人去跟随,这时秩序就轰然倒塌了。如果有一个人站出来提醒一声: 请不要插队 ,我相信大多数同学都会愿意响应这个文明的号召。 这个同学的发言赢得了全班同学的掌声。提醒是一种善意的表达,是对人内心业已存在的真善美的呼唤,是人们追求文明进步的集体表达,因而能够得到多数人的共鸣与响应。

――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中学谢彬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