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本网讯(撰稿:文宣室)
2016
年
1
月
22
日,由中山华附国际部
19
名师生组成的东非塞伦盖蒂
-
乞力马扎罗山探险队开启了他们的探索旅途。此次冬令营与往年去往英美加澳等发达国家不同的是,学生抵达的是东非的坦桑尼亚,体验当地民俗民风,亲密接触大自然,探索野生动物世界,以及尝试征服素有非洲屋脊之称的乞力马扎罗山。
师生跟随游猎车,观看到动物园无法比拟的自然生态。狮子,长颈鹿,斑马,角马,大象,河马
……
平日只能在电视上观看的动物大迁徙近在眼前。
1
月
29
日,探险队开启乞力马扎罗山探险征程。本次登顶的目标为
5685m
的
Gilman's point
,该山总海拔为
5885m
。师生们克服恶劣天气,高原反应带来的身体极度不适,呼吸不畅等困难,最终有
8
名师生成功登顶。
2 月 24 日,中山商报以《 寒假许多学生参加冬令营快活体验,中山华师附中一群学生却“自找苦吃”―― 15 名高中生组团去爬“非洲屋脊” 5 名学生成功登顶乞力马扎罗山》为题,在“乐活”专版报道了我校国际部学生此次不平凡的东非之旅。
现将全文转载如下:
到外国家庭寄宿,到欧美城市体验风土人情……也许这是不少学生寒暑假出国参加夏令营和冬令营的快活体验。但刚刚过去的寒假,中山华师附中的一群学生却“自找苦吃”,报了一个到非洲的冬令营,等着他们的是有“非洲屋脊”之称的乞力马扎罗山。
经过 4 天艰苦的攀登,先后历经高原反应、晒伤、冻伤等“九九八十一难”后, 15 名学生的团队,最终有 5 名学生成功登顶乞力马扎罗山。
1. 提前近两个月进行体能训练
昨日,在中山华附,记者看到这 5 名学生中的 4 名。登上 5685 米海拔的山峰,是很多人一辈子都难以完成的事,记者眼前的这几人,是该校国际部的高一高二学生,年龄才十六七岁。一见面,他们便迫不及待地向记者展示乞力马扎罗山留给他们的纪念:晒伤掉皮的皮肤,冻伤仍在恢复中的黑块……
“出发前,老师就对我们进行了培训,讲解应注意的事。”登顶团队中唯一的女生贺世媛回忆,出发前近两个月,老师便督促他们每天跑步锻炼,为艰苦的登山之旅做准备。
他们收到的《乞力马扎罗山准备清单》中,记者共看到了 70 多样物品,其中 90-110 升的登山包、包括超厚袜子、一次性暖手袋等,背包足有 20 多公斤重。
2. 山脚欢声笑语,山上变“行尸走肉”
1 月 22 日出发去坦桑尼亚,经历一周的游玩后, 1 月 29 日,一行人来到乞力马扎罗山山脚,在山脚抬头看着眼前雄伟壮观的景象, 4 人除了跃跃欲试外,更多的是担忧――除了老家在青海的黎煜外,林昌锡、梁君玮、贺世媛等人从小就在珠江三角洲生活,没什么登山经验。但已“兵临城下”,不能不战而回,林昌锡回忆道:“就这样,我们开启了一段 6 天不洗澡的旅程”。
山脚的海拔有 1879 米,第一天的任务是登到 2720 米的营地休息,黎煜回忆道,刚出发时,大家都感到新奇和兴奋,一路上欢声笑语不断。
到了第二天,一路上没人再愿意说话,“因为大家都没力气了”,逐渐地有人开始掉队,高原反应也逐渐出现,“头痛、拉肚子、胸闷、呕吐,加上要不断行走,力气很快被一点点抽走。”梁君玮说,从第二天开始,就有人开始放弃。
到最后,登山的人都是默默走路,单调地一步步行进,让人昏昏欲睡,“很多人都是闭着眼睛走路,时不时睁开眼看一下前面的人。”贺世媛说。
登山的第 4 天,林昌锡掉队了,身边只有一个向导陪着,疲惫加上担忧,他不得不硬着头皮加快速度,逢人就问“你们看到一群中国人了吗?”最后看到一群穿着彩色衣服的人,这个 16 岁的男孩哭着对向导说:“我看到他们了”,而向导只轻轻拍了拍他:“别哭了,不然头会更痛”。
3 晒伤冻伤“面目全非”,同学看合照难以辨认
从海拔不到两千米的地方,到冲刺前的 4720 米,愿意继续前行的学生从 15 名减少到 5 名,一路上,他们从 20 摄氏度的气温过渡到零下 5 、 6 度,除高原反应带来的种种不适,学生们还先后经历了晒伤和冻伤,“最后一天冲刺登顶时,双手和双脚已经完全没感觉了。”贺世媛说。
终于到达了海拔 5685 米的高度,林昌锡等人松了一口气,想来个合影,此时却发现,很多人的手机被冻坏了,幸好同队的老师邱素娴的手机“坚强”,大伙终于将登顶的自豪定格在照片中。
然而回来细看后,大家才发现照片中的自己“面目全非”,有的面部晒伤,有的整张脸变肿了,回来让亲友和同学看,竟有不少人认不出自己来。
尽管在外人看来,这是一次自找苦吃的旅行,但在这些年轻人心中,这却是一次洗涤心灵、锻炼意志之行。林昌锡在游记中写道:“体验过庞大的绝望和痛苦,这份经历,没人可以拿得走。这路上的美景,已收藏于心,且成为身体的一部分。心里有什么,眼睛就能看见什么。”
图一:出发
图二:Lake Natron开心自拍
图三:和野生动物亲密接触
图四:露营地,据说岩石后面有狮子和狒狒
图五:学生们攀登的过程中,经历冻伤和晒伤之苦
图六:师生登顶后和向导一起合影
图七:来之不易的登顶证书
图八:学习射箭
图九:学习钻木取火
你也想攀登“非洲屋脊”?先来学学这些攀登技巧和准备
登山是一种“自找苦吃”的运动,但登顶后的成就感和洗涤感,一直“诱惑”着无数人勇攀高峰。即便此前没有相关经验,但林昌锡等人交谈中不停强调,攀登如乞力马扎罗这样的高山,不能凭一时冲动,而要进行充足准备。
●冲刺阶段要晚上进行
乞力马扎罗的登顶冲刺是从海拔 4720 米到 5685 米,由于海拔太高,向导往往会安排登山者“通宵”登山,一般从凌晨开始,就是怕胆子较小尤其是畏高的登山者,白天看清楚了远处的景象,吓得不敢挪步。
●登山过程不能喝热水
登山的过程中,登山者大部分会出现高原反应,此时向导往往劝诫登山者,出发前准备一些凉水,千万不要喝热水。不信邪的梁君玮就用自己的切实行动证实了什么叫 “不听前辈言吃亏在眼前”,登山过程中喝了几口热水的他,很快呕吐不断。原来在高海拔的地方喝热水,会加剧高原反应。
●行进路线要走 S 形
登山的新奇感过去后,疲惫和寒冷会让登山者只想快速到达目的地,但无论多么想结束“战斗”,登山时都不能走直线,一定要沿着 S 形的路线行进。此举虽然会绕路,但能使行进路线相对平缓,减轻膝盖的负担。
●自备解闷工具, MP3 是首选
除了疲惫、寒冷、雨天和暴晒等艰苦条件,登山过程中最难熬的是寂寞。虽然是一群人一起登山,但到第 3 天左右,基本上没人有力气说话了。此时如果没有一些解闷工具,就更难坚持。所以出发前,向导建议登山者准备 Ipod 、 MP3 等解闷工具。
●方便面等垃圾食品是必备品
平常生活中,方便面、巧克力等零食被大家视为垃圾食品,但到了与世隔绝的地方却成了必备品,因为高海拔的地方,饭根本煮不熟,其他煮出的食物也大多难以下咽,如果想保持体力,就要自带一些容易下咽的零食。
作者:吴才林 邱素娴 通讯员 肖维娜 张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