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也靠谱

作者: admin
发布于: 2013-12-17 00:00
分类: 校园新闻

本网讯(撰稿:张俐)黄玉莹老师出生于 1990 年,从时间上看是一个不折不扣的“ 90 后”。但是现实中的她,却少有人们眼中一般 90 后的“非主流”或者“崇尚个性”等特点。相反,她的端庄美丽、聪慧和坚韧给人一种特别靠谱的感觉。

年级主任杨纯这样评价她:“虽然才刚刚毕业一年多,但无论是在教学还是班主任工作方面,都已经卓有成效。在教学上她总是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积极主动听课,所教班级成绩名列前茅。在班主任工作方面,她细心勤快,敢想敢做,所带班级从入校时年级居后的班级成为年级前列的班级……”

为了探寻这位九零后新秀的成长和治班秘诀,校文宣室采访了她。

让学生信任

她从来不骂学生,学生犯错了,她总是耐心地单独约见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为了能与学生更好地沟通,她常与学生分享自己学习和成长的经历。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出现问题时,她会主动打电话与家长沟通或者请家长来校单独交流,但从来不告状,更不让学生知道。她用自己的方式去关爱他们,教会他们去感受体会身边的关爱,感受班主任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为他们着想,从他们的角度考虑的。在理解基础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而使自己真正让学生信任。

让学生服从

虽然刚刚毕业,但是黄老师管理起班级来却俨然老教师一样从容。她说,作为年轻的班主任,首先一定要在班上确立班主任的威信,威信并不一定是你有多强势,而是让学生知道你做事的原则性强,一视同仁。不管是谁,该表扬的表扬,该批评的批评。偶尔发现自己做错的时候,她也会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跟向他们道歉,同时教育他们要知错能改。这不仅没有影响到她在班上的威信,相反成为他们的榜样。当学生犯错,他们会更加虚心地去接受黄老师的批评指正。

让学生养成好习惯

在一次写作文时,有几个学生总结出了黄老师的口头禅――“坏习惯”。因为她每连续一两周,甚至是半个学期、一个学期都会重点强调一个问题,哪个同学没做好,她就会提醒――“坏习惯”,直到学生把这个“坏习惯”改成“好习惯”。

刚开始,看到教室桌椅不整齐,她不先急着提醒学生,而是先利用中午放学后,安排一两个值日生把教室的桌椅摆放整齐。中午学生进入教室,很多同学都发现教室里整齐了很多,但有几个学生刚坐下就把桌椅弄歪了。于是,她就用下课时间把这几个同学单独叫出来,教育她们要学会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这样一来,学生对这件事情印象就深刻了。通过不定时的反复检查与调整,学生也就养成了保持桌椅对齐的习惯。

针对班上有些同学坐姿的问题,她上了一节 “怎样坐才最好”的班会课。她首先导入关于坐姿的种种问题,再让平时坐姿问题比较大的学生上讲台现场搜索网络连接,并把搜索结果和大家一起分享,例如链接到跷二郎腿有什么不好等,大家再探讨探讨怎么坐才最好。最后,再总结一些坐姿的礼仪。从那以后,班上学生的坐姿有了很大改善。

黄老师就是用这样的一个又一个“点子”来抓学生的习惯:抓守时、抓纪律、抓作业、抓学习、抓常规……

班上的班风经过整顿后焕然一新。在黄老师的影响下,原本不爱学习的几个同学渐渐地转变了。

收获感动

教师节,曾经最令她头疼的一个学生送给她一份小礼物,并附上留言:老师,您辛苦了!听说您曾经因为上太多的课而喊不出声,那时候我深深感受到了老师您的辛苦。您在初一的时候说过,如果有一天您有了自己的孩子,也许您会放弃与他(她)交流和陪伴的时间来教我们,这是多么痛苦的选择啊。有一次,我们惹您生气,您说我们再这样就不管我们了。但那时候我从您的眼神中看到,看到了您是真的在乎我们,压根就没想过不理我们吧。这张小小的纸条令黄老师感动不已,她说她没想到那个平时总让人操心的孩子竟然说出这么窝心的话,她把纸条珍藏在自己随身携带的包里。因为学生的进步和懂事就是她用心付出、努力工作的最大动力。

图一:黄老师在上课

图二:黄老师辅导学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