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华师中山附中生物课题研究
“学案教学,问题导学”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单位:华师中山附中
负责人:吴宇亮
时间: 2012 年 9 月
“学案教学,问题导学”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课题申请
我国教育如何面向新世纪。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第三次全教会已明确要求:“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重点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从现状看,当前生物教学与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主要的问题是存在“三轻三重”。即 ① 重教师,轻学生。教师主宰课堂,师讲生受,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② 重记忆,轻思维。课堂上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听,满堂记,缺乏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③ 重知识,轻能力。教师教给学生现成的结论多,指导学生发现知识和加工知识少。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学生对生物科的学习或者死记硬背,或者厌学不学,最终导致生物课堂教学效率低,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新能力得不到开发和培养,这是有悖于素质教育的要求的。
导致生物课教学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的还在于应试教育的影响。陈旧的教育观,人才观,课堂观,使教学方法的改革步伐迈不开,使教师因循守旧,照本宣科,课堂上讲多、灌多。这样的结果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生吞活剥,机构记忆,使学生学习能力和素质降低。因此,要提高学生生物科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素质,就必须更新观念和改进教学方法,具体必须做到如下三点:
1 、确立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自主性,是培养学生生物学习能力的前提和基础。自主性的形成需要教师的培养和教育。作为教师,首先要摆正位置,正确处理主导和主体的关系。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当主角。在时空安排上,要多让学生思考,多让学生发言,多让学生解决教学问题,使学生从实实在在的问题和活动中感到自己的存在,认识到自己在课堂上的重要性,体会到主人翁的地位。如果课堂上学生感到自己一无所有,那么,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就是一句空话,更谈不上培养能力。其次要尊重学生,接触学生,理解学生。教师要放下架子,以一种平等、亲切的姿态去靠近学生。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因此,教师要多走下讲台,新近学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多与学生交流问题,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建立密切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良师”,也是“益友”,从而为其大胆探求学习问题创造良好的氛围。第三,鼓励学生显身手,满足学生表现欲。让学生表现,参与课堂,是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调动学习学习自觉性、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为了让学生多表现自己,教师可打破教学常规,把某些教学环节让给学生。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就尝试把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交给学生,由此收到良好的效果。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实行开放式的教学,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的,是陈旧的教学方法所无可比拟的。
2 、创设思维情景,培养学生的学习创造性
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是进行创新教育。所谓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和训练创造性思维,开发创造性智力。创新教育的根本途径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趋势进行诱发性教育。这是教学的核心,是提高学习能力的关键,也是促使学生“爱学”和“会学”的根本动力。
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好的问题可以诱发学习动机,启发思维,激发求知欲。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是由遇到要解决的问题而引发的。因此,要使学生获得创造的欢乐,主要在于多设计一些探究性的问题。由于这些问题符合认知规律和认知心理,又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因而,促使学生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埋头了从整体上把握生物学科的能力和用发展的观点去观察历史的能力,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开阔了思维空间。诱发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 、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学习的科学性
培养学生学习的科学性,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学习,不仅能使学生有效地学会知识,更重要的还在于使学生掌握了学习的钥匙,这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培养学习能力,达到“学会的根本途径”。
俗语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法与学法上相辅相成的。只要能遵循认知规律和认知心理,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自觉主动地学习就是科学的方法。要达到这一点主要应抓好两个环节。备课时,教师应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要备学生、备教法和学法,重点应考虑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更好地思考问题,更有效地避免把学生本来能够自己学会的内容再盲目地灌输给学生。其次是抓好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要围绕“导”字做文章,要把讲课的过程,变成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要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问题的角度,理论依据和新旧知识的联系等方面进行学习、思考,以达到学习新知识,巩固旧知识,当堂知识当堂消化,最终达到学会发现和加工知识的目的。
申请人登记表
实验组别
|
日常教学
|
任教年级
|
高三
|
研究类型
|
校本课题
|
|||||||||||
负责人姓名
|
吴宇亮
|
性别
|
男
|
民族
|
汉
|
出生日期
|
1980.12
|
|||||||||
行政职务
|
科组长
|
专业职务
|
中学一级
|
研究专长
|
中学生物教学法
|
|||||||||||
最后学历
|
大学
|
最后学位
|
教育硕士
|
教 龄
|
10
|
|||||||||||
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
|
广东
|
所属系统
|
中山教育局
|
|||||||||||||
工作单位
|
华师中山附中
|
电子信箱
|
|
|||||||||||||
通讯地址
|
广东省中山市华师中山附中
|
邮政编码
|
528447
|
|||||||||||||
联系电话
|
18925318952
|
|||||||||||||||
主
要
参
加
者
|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日
|
专业职务
|
任教年级
|
学历
|
学位
|
工作单位
|
||||||||
吴宇亮
|
男
|
1980.12.
|
中一
|
高三
|
大学
|
教育硕士
|
华师中山附中
|
|||||||||
伍小峰
|
男
|
1984.3.
|
中二
|
高三
|
大学
|
硕士
|
华师中山附中
|
|||||||||
胡蓉
|
女
|
1985.2.
|
中二
|
高三
|
大学
|
硕士
|
华师中山附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课题设计论证:
1. 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1.1 概念的界定
“学案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所谓“学案教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 为学生课堂自主学习提供文本和方案 ,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和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不同,这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 ,
“问题导学法”是以教材为依据,以学生认知能力为前提,在教学中编制各种问题,以具体问题组织学生分析、探讨,从而得出正确结论。这种教学方法的提出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在现行中学教学中是一种比较实用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上世纪末,许多学者为了深入扎实地实施素质教育,真正解决教与学的矛盾,在“导学式”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针对教师教学用的教案提出了相对称的学生学习用的“学案”,并纷纷探索构建“学案教学”的模式。伴随着新课改的继续深入,全国各地的中学对“学案教学”的尝试与研究也如雨后春笋,日益活跃起来。在国外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学案教学”,但是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和加拿大等早就把发展学生的自主性作为教育的重点,把教学的重心定位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上,把教学过程的性质规定为学生内在经验的形成与生长,突出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近几年来,在探究教学的基础上,又兴起了“问题导学”,这是种在教师的引导、疏导、辅导下,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法。该方法以教材或补充材料为基础,以问题为杠杆,既重视教师诱导、点拨、示范的过程,更注重学生主体意识、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过程。生物教学顺应这种潮流和趋势,不断发展和完善关于生物教学“问题导学”的理论和研究成果,不少生物教育教学工作者在此方面都作出了论述。
1.3 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特点是实验性、应用性极强,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生物科学的教学已成为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渠道。高中的分子、细胞、遗传、生理内容都与生活实践中的问题息息相关,保证了生物学概念以及知识体系问题的意义来源。而“学案教学”作为课堂的导航仪,能充分发挥其导学的作用,使学生学会协作,学会交流,学会表达,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然而在现今的高中生物教学中,纵观诸多教学模式,对“导学式”研究的较多,对“学案教学”模式研究的较少,将“问题导学”渗入进“学案教学”的少之又少,因此渗透“学案教学”“问题导学”的高中生物教学模式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本课题的 研究目标、 研究内容 、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2.1 研究目标:
如何将“问题导学法”融入到“学案教学”中,并在高中生物课堂上运用这种组合式教学方法,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
2.2 研究内容:
2.2.1 探讨“学案”的含义和其教学价值及意义,以及近现代教育发展史上“学案”的发展过程及其现有的教学地位和实际价值;
2.2.2 探讨研究高中生物教学的学案设计和编制方法,研究如何结合教材设计学案,将教学内容融入到字数有限的学案中;
2.2.3 研究高中生物教学“学案”设计的方法、步骤、格式和自审要求,并探讨如何将“问题导学法”设计入“学案”中,使得“学案教学”中,在体现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的同时将教师的“导学”的思路体现出来;
2.2.4 “问题导学法”有其特有的发散性和延伸性,探讨如何在课堂上运用“问题导学法”时合理控制其特性,使教学不脱离“学案”这一总纲,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有张有弛;
2.3 研究假设:
随着新课改活动的持续深入,高中生物知识越来越强调思维的逻辑性和知识点的发散性,给学生带来生物越学越难的困扰。针对知识内容的革新,教学方式也应跟上改革的步伐,通过“问题导学法”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思维逻辑性,同时在“学案”的帮助下构建知识的辐射结构又能保证知识的完整性。
2.3.1 背景依托。
二十一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物学知识的爆炸式增长让人类进入新的科技时代,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生物产业越来越成熟并融入到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中,越发显得生物学的重要性。而与此同时,生物学知识也日新月异,以往在大学才教授的遗传学、分子生物学都已经逐步搬入高中课堂,这给生物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同时也给学生带来的很大的学习压力和负担。随着新课改活动如火如荼的进行,新的高中生物知识、生物现象的复杂性、知识的系统性、习题的逻辑性都成为教师和学生的新挑战,因此更加要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以适应新的教学背景。
2.3.2 将“问题导学法”融入到“学案教学”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创新之一。
“问题导学法”的“问题”是基础,“导”是关键,“学”是核心,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起着学习的主体作用,能够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问题导学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很好的掌握一些知识点,但无法形成知识系统,无法构建知识框架,而这些恰恰是需要通过“学案教学”来解决的问题。“学案”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包括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学法特点和心理特征),依据教学内容,通过教师集体或个人研究、编制并由学生参与完成,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立足于培养和提升学生能力而编制的学生学习的导学方案。“学案教学”可以让学生沿着教师设计好的知识框架进行学习,根据“学案”自主地进行知识结构的构建,但又不会脱离预期的知识框架或教学内容。教师是学生学习方向的引导者,这是“学案教学”的核心;教师是学生学习方法的疏导者,学习内容的辅导者,这是“问题导学法”的核心;而学生则应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
就“问题”而言,问题应该是有思考价值的,学生能够提出多种解决的方法,学生对问题提出的检验假设在现有条件下通过集体的努力能够得到解决。就“导学”而言,教师的“导”要通过学生的“学”来实施,学生的“学”要依靠教师的“导”来进行。
“学案教学”是基础和载体,“问题导学法”则是工具和方法,只有在“学案教学”的这个基础上运用“问题导学法”才能达到最高效的课题教学效果, 既能让学生全面的掌握越来越繁杂的生物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自我学习能力,培养其生物问题的分析逻辑。
2.4 拟创新点:
2.4.1 将“学案教学”作为一个平台,在平台上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2.4.2 在学案设计时,将“问题导学法”考虑在设计过程中,在“学案”中设计“问题”,在课堂上根据“学案”上的“问题”进行导学。
2.4.3 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学案教学法”和“问题导学法”的结合上,研究如何将“问题导学法”这种优秀的教学方法在“学案教学法”这个平台上进行运作,在充分发挥“问题导学法”优点的同时,避免其发散性难以控制的缺点,提高课堂的教学和学习效率。
3.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3.1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学案教学法”中的“学案”是核心,如何设计好“学案”体现了教师的水平和能力,也极大的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因此如何设计好“学案”是研究的第一个关键点。“问题导学法”中,问题是核心,如何设计问题是后续导学的开始,也是导学过程的载体,学生自主学习的对象或启发点,因此如何设计好“问题”是研究的第二个关键点。“问题导学法”作为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方法,很多教师都在应用,而我们研究的重点就是如何将这种优秀的教学方法最优化的使用,特别是在“学案教学”这个优秀的教学模式上,因此如何将“问题导学法”这个工具在“学案教学”这个平台上最优化的运用是本研究的第三个关键点,也是本研究的核心问题。结合上述三个关键点,来分析解释本研究的核心问题,即如何在学案中设计好问题导学所需的问题,并在课堂之上根据学案使用问题导学法。
3.2 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关键是研究如何将问题导学法的问题设计入学案中,并在课堂上运用,研究的方法采用严谨的验证式方法。通过多名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学案教学”和“问题导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并采集教师意见、学生意见及教学效果测试,分析评估如何将“问题导学”最优化的融入到“学案教学”中,并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率。同时邀请高中生物教学的资深教师、教育学研究专家和心理学研究专家参与评价,以获得最权威的结果。本课题研究还采用文献法、课堂实践法、比较研究法、案例法、 调查法、访谈法、 归纳总结法、理论分析法、数学建模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3.3 技术路线
设计不同方案,由不同教师分别在不同班级,运用不同方案,进行统一内容的教学,然后通过教师、学生和成绩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哪种最优方案。在进行系统性逻辑分析的同时可以针对典型案例、个别案例进行举例分析,以引出相应方案的优点、缺点和不确定的地方,通过后续的持续性改进,逐步完善研究内容。
3.4 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划分为如下阶段。
第一阶段:现状调研,通过调研的方法了解教师对“学案教学”的学案、“问题导学法”的问题以及如何将两者结合的理解和存在的问题;通过调研的方法了解学生对教师设计的学案和课堂提问的意见及学习效果;
第二阶段:研究教师如何设计更好的学案、如何设计“问题导学法”中的问题,使知识点更有系统性;
第三阶段:将不同教师分组,设计不同的“学案教学”和“问题导学法”的结合运用模式,并分别在课堂上进行运用,运用一段时间后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哪种结合方式更有效;
第四阶段:根据前三阶段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归纳,并邀请专家对新方法进行评价,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后汇总研究成果。
|
|
|||||||||||||||
|
实验教师所在学校意见:
|
镇教育组意见:
|
区实验研究领导小组意见:
|
信息录入:wuyuliang 责任编辑: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