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华师中山附中生物科组新课标实施总结
华师中山附中生物科组
为了更好地投入到以后的课程改革中去,不断推进基础教育的健康协调发展,现将我校生物科组近三年在新课程改革中的所做工作和收获小结如下:
一、对新教材有了深刻认识
经过对新课标教材的使用,我们深深地领会到新课程改革首先是要转变教育观念,以不断适应新教材的变化,并且将新课标新理念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们以为高中生物新课标教材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知识结构完善化
新教材力图给学生展现一个相对完善的知识体系。一是表现在完整性方面。例如,讲“细胞”有关内容时,在讲完细胞分裂后,增加了“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方面知识。二是表现在知识的联系方面。例如,在讲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时,通过白化病将其与代谢知识联系起来。不仅利于学生形成必要的知识网络,而且能使不同信息在他们头脑中进行有效的交合,而这正是产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法。三是表现在提升知识的内在价值方面。特别注重寓科学精神培养于知识讲解中。
(二)内容表述科学化
科学性是教材的生命,趋向科学化是新教材的突出特色。①对部分内容的讲述更符合实际而显得更科学严谨。②注重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教育。③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辨证思维。④注意吸取最新的科研成果。
(三)教学思想现代化
新教材由于吸取了现代教育教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特别加强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明显进步。一是注意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二是注重方法教育和研究能力的培养;三是体现了 STS 的教育理念,拓展了教学时空;四是增强了教学要求的弹性。
(四)抽象知识形象化
新教材极力用数字、图表、形象化的语言来描述生物学事实、原理等知识。有利于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思维层次,促进其智力发育。
二、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发生了转变
通过新教材教学方面的尝试,许多教师的角色地位和教学行为发生了很大转变。教师从传统的角色中走了出来,转变了单一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已不再是“灌输者”和“塑造者”,按课改的要求,教师已成为学生最真诚的合作者,最谦虚的倾听者和最具慧眼的“伯乐”,使学生的潜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展。教师角色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教学行为上:
(一)在对待师生关系上
学会了尊重和赞赏。把“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们尽量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是尊重那些后进的学生。尊重学生的同时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且教师还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他们的独特性、善意、质疑和超越,哪怕是微小的成绩。
(二)在对待教学关系上
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教师们逐步领会到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让受教育者适应现实,而是改造、创建新的现实,培育出有创造能力的人。从而形成了“实施新课程的成败在教师,教师的要务在于更新教学观念”的共识。确立了“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思想。教师能帮助学生确立目标、寻找利用学习资源、设计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检查和反思自我,发现自己的潜能和性向,进行自我评价;通过多种形式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科学和人文素质。
(三)在对待自我上
教师们能够通过学生、同事、家长、“超自我”等视角,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自觉、及时地批判反思,使教学高质高效进行,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能力。
(四)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们能做到及时与其他教师和学生家长沟通,配合。尊重他们、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在教育要求和方法上与他们保持一致,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地培养学生。
三、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
新课改实施以来给学生带来的最大的变化是,开始尝试自主合作与主动探究所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学生的学习行为开始由“被动”转向“主动”:学生对不同问题能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采取不同方法,全面而灵活地作出综合分析,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有了进一步提高。
四、主要成果
课题研究、论文发表或获奖情况一览表
姓名
|
评选项目
|
论文题目
|
获奖级别
|
获奖等次
|
组织部门
|
获奖时间
|
吴宇亮
|
第九届全国中小学和中职学校思想道德建设优秀成果
|
《健康饮食,关爱自己》
|
国家级
|
一等奖
|
中国教育学会
|
2011 、 9
|
胡蓉
|
广东省中学生物学教学研讨会
|
《问题导学法运用的技巧探讨》
|
省级
|
三等奖
|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
2012 、 10
|
胡蓉
|
中山市 2012 年生物学科优秀教学论文评比
|
《问题导学法运用的技巧探讨》
|
市级
|
一等奖
|
中山市教育局教研室
|
2012 、 10
|
吴宇亮
|
中山市 2012 年生物学科优秀教学论文评比
|
《“问题导学法”在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 教学中的应用和体会》
|
市级
|
二等奖
|
中山市教育局教研室
|
2012 、 10
|
韩雪
|
中山市 2012 年生物学科优秀教学论文评比
|
《利用“好问题”提高课堂效率》
|
市级
|
三等奖
|
中山市教育局教研室
|
2012 、 10
|
伍小锋
|
中山市 2012 年生物学科优秀教学论文评比
|
《关于重复理念的高中生物重难点突破》
|
市级
|
三等奖
|
中山市教育局教研室
|
2012 、 10
|
杨陈
|
中山市 2011 年生物学科优秀教学论文评比
|
《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
市级
|
二等奖
|
中山市教育局教研室
|
2011 、 5
|
顾学剑
|
中山市 2011 年生物学科优秀教学论文评比
|
《正本清源,重新解读高中生物教与学》
|
市级
|
三等奖
|
中山市教育局教研室
|
2011 、 5
|
章经如
|
中山市 2010 年生物学科优秀教学论文评比
|
《视觉思维――让生物教学更具魅力》
|
市级
|
一等奖
|
中山市教育局教研室
|
2010 、 4
|
韩雪
|
中山市 2010 年生物学科优秀教学论文评比
|
《构建生物高效课堂》
|
市级
|
三等奖
|
中山市教育局教研室
|
2010 、 4
|
伍小锋
|
中山市 2010 年生物学科优秀教学论文评比
|
《关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
市级
|
三等奖
|
中山市教育局教研室
|
2010 、 4
|
吴宇亮
|
中山市 2008 年生物学科优秀教学论文评比
|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进行生命意识的教育》
|
市级
|
一等奖
|
中山市教育局教研室
|
2008 、 6
|
韩雪
|
中山市 2008 年生物学科优秀教学论文评比
|
《关于问题的几个问题》
|
市级
|
三等奖
|
中山市教育局教研室
|
2008 、 6
|
三年的新课程改革,我组教师不论是思想观念上还是在教学行为上都有了很大转变,以适应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面临一些困惑,主要反映在以下几方面:
问题:
(一)转变观念的问题
观念转变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的内容,还有少数老师对课程改革的意义认识不足,在教学、教研和评价工作中,常自觉或不自觉地走回头路,这些都要认真加以研究解决,特别是通过加大校本培训力度,进一步改进培训方式和教学研究方式。
(二)校本课程开发能力较弱
没有校本课程的课程体系是不完善的,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课程改革的突破口,目前看来,我校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缺乏经验,需进一步探索与研究。
困惑:
1 .学生的思维发展了,表现欲强了,但学习不扎实,跳跃性大。
2 .教育的起点是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教育的终点是让孩子各尽其能。但是学生中两极分化严重。
3 .存在课堂教学形式化倾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流于形式。在大班额的情况下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的难度。
信息录入:wuyuliang 责任编辑:生物